首页 > 港台言情 > 再世为妃
    既然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想要过得更好,非得从头学习不可!

    “这小丫头片子,怎么忽然开窍了?这些年纵着她玩,倒是忽略她也到了识字学女红的年纪了,说起来都是我的错。.”杜氏笑着点点房荇的小鼻子。

    本来官家小姐从小耳濡目染,就该养成良好的举止习惯,举凡行礼走路喝水都有一定的章法,她离京日久,公婆不在身边,少了嘱咐叮咛的人,郎君在衙门的时候是个威武的知县老爷,一旦回到家就成了家犬,她也是,放在眼前的孩子只觉得他们舒心便好,忘了要拘着,忘了目光要长远。

    “这倒也是,上学不见得非要学得什么济世大文章,也不是要学诗词歌赋那些虚浮的东西,能懂得一些道理,这才实际。”房子越没反对。

    “谢谢爹!”

    “时儿在河晏书院里上课,古先生也是博学之人……时儿,妹妹同你去书院可好?”房子越看着沉稳的儿子。

    “我会照顾妹妹的,荇儿,从明日你就和哥哥一起去书院吧。”房时一口允诺,既然是父亲交代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好,更何况照顾妹妹也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

    房荇扭了扭身子,从父亲身上下来,待她两脚踩着了地上,房子越才松手。

    “我明日会早起的。”

    “最好是,平常总是赖床,娘常常叫你也叫不醒,我都想你是不是小懒猪来投胎的。”

    “娘,哥哥笑话我!”哥哥真坏心,她跺脚马上寻求外援。

    房子越和杜氏看着一双儿女,笑容灿烂。

    当房荇看见房子越那春光烂漫的笑容时,心里不禁要嘀咕,爹,您都几岁人了,还笑得像个孝子一样,这怎么当人家的爹?难怪她那上一世的爹满院子的姨娘,都是这么来的吧……

    她不知道上一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爹和娘性情大变,两人形同陌路,她只知道自己从今以后得想办法让爹不要随便对着别人这么笑,她希望这一世爹和娘永远能这样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那晚些我让人把荐书送回来。”房子越哪懂得房荇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绕。

    入学得有凭证,书院本来就是为官家子弟设的书院,师资一流,房子越身为地方父母官,要送孩子上学只是举手之劳,但为官也需事事小心,要让人拿了话柄生事,小事也会变成大事的。

    “老爷,你应卯要迟了。”杜氏提醒。

    “咳,我该出门了,时儿你也别晚了,不然挨了先生板子可没话说了。”

    “时儿省得。”

    父子俩分头出门,衙门就在一条街外,房子越不耐烦上下马车琐碎,通常会有衙里的典吏或主簿跟着,安步到衙门,至于书院位在城西,房时就不得不乘车了。

    “荇儿,咱们也进去,娘瞧瞧找块什么样的布料给你做书袋,你喜欢什么料子?”目送家中的男人出门去了,娘儿俩一同往里走。

    杜氏拉着房荇的小手,嘴里叨念着要让婆子上街,去给她买一些明日要用的描红册和习字本子,当然,笔墨纸砚也不能少。

    “啊!”房荇突然使劲的朝自己脑门“啪”的给了自己一下。

    “你这又是想到什么了?”

    “我还有件事儿忘了和爹说去。.”她转身想追出去。

    “什么事这么急,非得现在说不可?”杜氏可没见过女儿这么性急的样子。

    房荇眼睛眨也不眨的瞅着杜氏的脸,这事儿,和娘说得通吗?

    “荇儿除了识字,也想学点拳脚工夫。”她椅小身子,行动娇憨可爱,一张雪白娇嫩的小脸玉雪可人。

    杜氏慢慢蹲下来,眼里有些不解。“可是想好了才说的?拳脚工夫和识字不一样,很辛苦的。”

    房荇稍稍停了下,发现娘亲正专注的看着她,而且温柔的笑着,让人觉得就算将心里所有的秘密都说出来也无所谓……她郑重的颔首。

    她这辈子是多出来的,要是可以,那种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羁绊、没有束缚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但是,她不能,她不能将家人摆在自己的后面。

    何况,拿强身健体为由,一向疼爱孩子的爹娘也会比较容易同意她的说法,若明摆着说她想学拳脚工夫是为了未雨绸缪,要守护家里的人,恐怕只会招来嘲笑。

    “荇儿的身体好像不太好,老是叫娘操心,荇儿想,若是可以学一点拳脚工夫,会不会以后就不用常常吃药了,娘,荇儿好怕那个药味儿。”她吐着丁香小舌,表情可爱又生动。

    “等你爹下衙回来,娘会和你爹提,不过,娘可不敢保证你爹会同意。”房家不是武将出身,文官通常重文轻武,房荇如果是个男子练武防身倒也无妨,可她是个官家小姐,动刀动枪的要是传了出去成何体统。

    一个十岁大的孩子,正是贪睡懵懂的年纪,哪来这种好学的精神?

    “谢谢娘,荇儿就知道娘最好了!”她亲昵的揽着杜氏的手臂,又蹦又跳的和母亲一同进了院子。

    第2章(1)

    要知道一个地方官将地方治理的好不好,看百姓穿着,观察他们脸上的神情是开朗多还是忧郁多,基本上就能了解的差不多了。

    房荇打起马车的窗帘,毫无障碍的东张西望,马车从铜雀巷子出来,行经几家深宅大户的深深庭墙,转进大街,街上行走的,有衣着光鲜的人,有简单布衣短褐打扮的人,但不管平民还是出身富贵,均衣着干净整齐,看起来生气盎然,路上居然看不见一个乞丐。

    看起来爹就像娘说的,是个勤政爱民的县太爷,常常左手赚来的薪俸,右手就贴补了出去,也因为这样东贴补一点,西贴补一点,几年下来竟是没能攒上什么银子,两袖清风不说,她和哥哥也算得上是官家小姐和少爷吧,身边却也没什么伺候的人。

    因为心态转换,很多上辈子或许对她来说不可或缺的东西,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她想要的已经不一样。

    所以有没有仆佣,根本无所谓。

    她回过神来看着街道房舍,这些店铺商家,模模糊糊的轮廓,重温一遍,都好像带着似曾相识的记忆,房荇嘴角露出一抹苦笑,带着两份记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陌生,又很怀念。

    膝上摊着一本论语的房时,睐着妹妹半张镶着金灿灿阳光的小脸蛋,越看越奇怪,她那一对小爪子抓在窗棂上,乌溜溜的眼珠带着沧桑和一点他不是很懂的东西,妹妹明明还小上他几岁,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流露那种不合年龄的悲伤?

    对,就是悲伤。

    “荇儿,你在看什么?”他的口气带着自己也不明白的急。

    “大街好多的人。”她眼睛弯弯的说道,脸上哪还有半点沉重。

    “过几日书院休沐,哥哥带你上街逛逛可好?”看着一团孩子气的房荇,方才定是他看花了眼。

    “好,荇儿要吃上次哥哥买的焦圈糖包。”

    “好,你能吃多少就给你买多少。”房时笑出一口漂亮白牙。

    “哥哥在马车上看书,头不晕吗?”房时是好学生,无论在哪,不忘一书在手,但他不是死读书的那种书呆子,凡事不知变通,在她看来,他那一肚子的墨水,同年纪的人已经很难望其项背。

    这也难怪,科考,考得好得可以当官,普通的话可以当吏,再不济,谋个私塾先生的活也是有的,科考对房时这样的官宦子弟来说,老爹的官职不世袭,就算是儿子也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能获得前程,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怎么行。

    “习惯了。”

    “哥哥不要太常在马车里看书,伤眼睛。”

    她这是在关心他呢,房时笑得温文清浅。

    “我方才说的那些注意事项,你可都听明白了?”

    “明白,要听夫子的话,凡事不可强出头,去书院是为了做学问,不要与人吵架生事。”她本来想说她这么小,谁会与她过不去,但继而一想,房时和她说这些,还告诉她书院里哪些人不能惹,虽说只点了一二,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她好,世事难料,既是出门,小心不要给爹娘、哥哥添麻烦是对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