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不是没打听过,但凡献出去的田产,一般本家能得四成粮食就算主家厚道了,如今杨家居然让出了七成粮食,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直让他们难以相信又狂喜不已。

    “太好了,谢杨兄弟……不,谢老爷和二少爷开恩!”里正第一个带头跪了下去,领着一众村人给杨家众人磕了头。

    先前大家都还是乡亲,仗着多年的情分,勉强能平起平坐,如今全村人都是杨家的庄户,那就要守着主仆的规矩了。

    杨山乍然受礼,样子还有些忐忑别扭,勉强忍到众人磕完头,赶紧扶起里正和几位老人,又闲话了几句才看着他们退出院子。

    杨家人半晌没人出声,显然都有些不适应突然做了“人上人”的感觉,最后是杨诚开口寻了件事,说道:“阿爹,家里宴请那日要留桌上席,我想请书院的先生们来家里,兴许还会有些外人上门。刘大师傅的手艺虽好,但上不得台面,还是只让他张罗流水席吧。”

    杨山听二儿子说起正事,赶紧打点精神应道:“这样安排好,志子回城的时候就寻个好酒楼,多给些工钱,请大厨回来掌勺。诚子如今也是半个官身了,以后要常在县里走动,不好折了颜面。”

    不等杨志应声,坐在他对面的魏春却是笑嘻嘻地道:“大叔,我识得几个好厨子,不如这事交给我张罗吧。”他本想在未来岳父面前献献殷勤,说不定能哄得他早些把闺女嫁给自己,可惜旁边还有一个更急于讨好的人。

    魏春话音刚落,默不出声的连君轩突然开口,“我这里有现成的人选,这事还是交给我吧。”

    “不成,还是让魏春去办吧。”杨山一听却是不同意,“轩哥儿也是举人老爷了,这样的小事怎好出面,平白搭个人情不好还。”

    许是连君轩出入杨家太频繁了,又同杨诚一起中秀才、考举人。杨山一直待他如同子侄,并不因为他如今功名在身就出言谨慎小心,反倒有些父辈说一不二的霸道,若是别人听了恐怕就要恼了,但偏偏连君轩自小父爱缺失,就喜爱被这样管教。

    他笑道:“大叔说的是,但我推举的那个厨子是我从皇都带来的,我平日不在府里,他也闲得难受,不如唤过来准备酒席。若是菜做的好,到时候大叔赏他点银子就是了。”

    杨山一听这话,哪里还有不同意的,连君轩趁机又说起连家库房还有几桌好碗碟,几包好茶叶、几坛好酒的,到时候一起拉过来待客云云。

    可杨山越听越不对劲,想着要开口拒绝,岂料不等他出声,连君轩就先摆起苦瓜脸,哀叹家里无人替他操办酒席,正好趁着杨家这次的流水席一并谢过先生了。

    听到这种话,杨山就如同被抓了软肋,心里忍不住埋怨连家众人。连家到底是富贵人家,居然连儿子中了举都不在意,不说举家欢庆也就罢了,怎么连场谢师宴都没人帮着张罗?

    “好,轩哥儿,你既然不嫌弃我们家简陋,就一同请亲朋来喝酒吧。”

    连君轩眼里闪过一抹喜意,本还要加再把动,博些同情,怎奈杨柳儿实在看不过他“算计”自家父亲,借着倒茶的功夫,左脚狠狠路过了他的脚面!

    连君轩痛得直抽冷气却不敢叫出声来,又要偷偷讨好的陪笑,模样当真狼狈。

    坐在对面的杨诚把师弟的惨样看在眼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心里莫名的愉悦。好在还有小妹整治这小子,否则再放任他扮可怜,怕是父亲待他都比自家儿子亲了!

    第三十四章为姊攒嫁妆(1)

    杨家的烧鸡面铺子开了一年,不说日进斗金,起码一月也有三十两进帐,加上庄园的猪羊鸡又卖了几批,杨山也隔三差五上山打猎挖药材,割树汁供给陈家修水窖,一笔又一笔算下来,杨家手里足足有四百多两存银,虽说还比不上城里那些富户,但要置办一场丰盛的酒宴却是绰绰有余了。

    猪圈里抓两头大肥猪杀了,栓在木桩上的羊也杀两只,大公鸡抓二十只,鱼塘里半尺长的鲤鱼、鲢鱼也捞两盆,如此宴席的主菜就备好一半了,剩下的就直接拿银子给连家的厨子,他坐上马车和连强跑了一趟县城,不过半日就满载而归了。

    这世上从来都是雪中送炭少,却从来不缺锦上添花的人。杨家大放鞭炮,开席宴客这日,摆在村里粮场的戏台和流水席是人山人海,就连杨家庄园的宾客也满满当当的。

    但凡平日与杨家众人有过一面之缘的、攀亲带故的,甚至带了厚礼上门结交道喜的,蜂拥而来的人群简直惊得杨家众人手足无措。

    好在史先生来的早,主动帮忙招待一批同“书”字沾边的客人,比如书院的先生学子,或远路赶来结交的老举子们。杨志则接过那些富户乡绅,至于十里八村的里正、族老就只能扔给杨山了。

    三批贺客泾渭分明,分别占据主院的正房、东厢和西厢。杨诚和连君轩就成了连接的纽带,这里露一面,那里陪着说两句,比春日的小蜜蜂还忙碌。

    连君轩本想偷个懒,抽空跑去寻杨柳儿说话,可惜杨柳儿这会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来客的贺礼要上帐,要安排人续茶水点心,还有掐着时辰上酒席,就是流水席和戏台那边也要随时照管着,别少了吃食物件。好在还有魏春两边跑着张罗,家安和连强也都能帮把手,才得以让这宴席顺利进行下去。

    除了这些,最让杨柳儿心烦的是那些坐在后院闲话的女眷,她们总把眼珠子粘在她身上不肯挪开。

    没办法,虽然有史先生的夫人坐镇,杨杏儿也装扮得漂亮端庄待客,但这些夫人们打探的很清楚,杨家还没订亲的只剩刚中了举人的杨诚和还未及笄的杨柳儿。

    家里有闺女的,自然指望做个举人娘子,但家里只有儿子的,想要沾光就只能往杨柳儿身上打主意了,但不管心里如何盘算,今日这样的诚没人敢厚着脸皮马上开口提亲,倒也让杨柳儿松了口气,偷偷抱怨几句就继续忙碌了。

    牛头村里的杨氏族人自然也听说了杨诚中举的消息,不只杨家老宅众人后悔得捶胸顿足,就是杨六爷都是吃睡不香,早知道杨家二小子这般出息,当日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他们一家出宗啊,哪怕把老宅里那些懒虫撵出去,也要留下这一家子。可惜,世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

    杨氏族人老老少少聚在一处商议了半晚,都觉这样的大事不能轻易错过,就算杨山一家出了宗,但总还是同姓,虽然沾了一个“远”字,但远亲也是亲啊。

    正好,杨田得了兄长的嘱咐来请杨老头去吃酒席,杨氏众人见了,好似瞬间打了鸡血,信心大增。各家凑了些银钱置办一份厚礼,这一日就去了柳树沟。

    除了杨六爷等几位族老跟着杨老头进了庄园,其余老少都去粮场吃流水席、看大戏。

    杨山和杨田本就孝顺,一见自家老父脸色尴尬,身后的杨家长辈都陪着笑脸,哪还猜不出他们来意的,但如今人多眼杂,也不是说话的好时候,只能先引他们入席吃酒。

    杨诚读圣贤书长大,又知祖父是个厚道的,过来敬酒的时候就磕了头。

    杨老头喜得当场就掉了眼泪,悔的不知说什么好。若是他这些年能管住媳妇,也不至于把三儿子一家逼走,这样好的孙儿得了功名,他这个嫡亲的祖父却不能告慰祖先,添了这样的心事,杨老头手里的酒碗就端个不停,待酒席散去时,已经醉得连走路都走不稳了。

    杨山带着儿子送客人,见自家老父这般样子,心里三分愧七分疼,上前扶了他就劝道:“阿爹,你等一下,我找车送你回村。”

    没想到杨老头听了却是用力摆手,抓住儿子的袖子哽咽道:“三儿啊,你别怪阿爹,阿爹实在是没办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