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诚和王君轩闻言对视一眼,却是看出彼此眼里的犹豫,这番薯等上一年再献上去,对于他们正谋划的事就没有帮助了。若能立刻献上去,自然是最好,但没经过自家种植,万一有个差错,更容易被人捉了把柄。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风险和机遇并存。

    “小妹,这番薯确实能产一千斤吗?事关重大,你一定仔细想想。还有种植的法子……”任凭杨诚再沉稳,遇到这样的大事也是有些语无伦次。

    王君轩倒是生怕杨柳儿跟着悬心,赶紧安抚道:“柳儿,你别担心。师兄一向谨慎惯了,你知道多少说多少就成。”

    杨柳儿沉默了好半晌,心里再次把前世那些记忆理顺,而后郑重点头,“二哥,连大哥,这番薯确实高产。你们若是怕有误差,可以说七八百斤。而且种起来也容易,我先把法子默写下来,你们看看再决定。”说罢,她就取了笔墨,在纸上刷刷写了起来。

    她所记得的重点无非是热炕育苗、分苗栽种、掐蔓限长等等,不一会就写完了。

    杨诚不等墨迹干透就抓在手里细读,末了连连点头,“这法子真是不难。”

    王君轩也接过去,扫了一眼也道:“确实很容易,找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就能种好。”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就心有灵犀的走去火盆旁边,一把火把纸张烧了。

    杨柳儿猜两人如此神秘必有原因,她也不掺和,把几只装了种子的小布袋拣了出来,笑道:“番薯归你们折腾了,这几个可是我的了,万一种出金山银山也没你们的分!”

    见状,杨诚和王君轩都笑起来,还豪气地道:“好,都归你!”说着又要拣些珍珠和钻石出来,杨柳儿却是极力拒绝。这么贵重的东西,摸一摸,过过瘾就好了,怎么能真留下。

    方才用餐时,虽然兄长两人把这一趟西域行说的有趣又轻松,但她也不是孝子了,自然猜得出其中凶险和艰苦。他们拿命换回的金银财宝,自然要用到他们的仕途和正事上,她怎么能为了漂亮,戴在头上招摇过市,或者压在箱底偶尔赏玩?

    杨诚和王君轩自有打算,倒也没深劝,三人又闲话几句就收了箱子,各自离开。

    第四十三章殿前奏对(1)

    日升月落,冬日的大雪一场接着一场,眼见就要进十月中旬,家家户户的农田里,麦种已经盖着雪白的被子开始蒙头大睡。

    自回来后,杨诚和王君轩在家里歇了七八日,史先生那里早派了老仆来催问何时动身去皇都,虽然这次史先生不能随行,但对两位得意门生殿试这样的大事却是心心念念,生怕他们耽搁了前程。

    即便再不舍,杨诚和王君轩也不得不再次出门上路。

    这次杨家众人倒没有先前那般不舍惦记,一来谁也不知王君轩的身世有变,二来杨诚已经是举人了,即便殿试表现不佳,眼前的富贵也跑不掉,这次皇都之行就权当去闲逛了,得了大造化更好,不得也没什么。

    这般想着,众人都一脸轻松,唯有杨柳儿知道一些内情,强忍着心里的忐忑不安,帮忙拾掇行李。

    先前缝好的羽绒被子、羽绒棉袄、坎肩、长衫、大氅,甚至里衣都带上,还有鹿皮靴子、兔毛手套,大有把兄长和心上人包成冬瓜的架势。

    蜂窝煤和炉子也是必带之物,还有各种干粮、坛肉、小咸菜,通通交代给随车的谢晖和家安。谢晖是个聪明的,又在家里养了大半年,如今终于能跟着主子出门,而且去的还是皇都,他欢喜得觉都睡不着了。

    车队又再次上路了,杨家人送到村口,杨柳儿借口进城看嫂子,又同车赖了一个时辰,最后还是到了不得不分离的时候。

    王君轩顾不得师兄在场,伸手把杨柳儿抱在怀里,两人都没有说话,良久才分开。

    杨柳儿笑得灿烂,朗声说道:“连大哥,我等你回来娶我。荣华富贵就是锦上添花,没有也罢,只求你平安无事。”

    “好!”

    城门外,马车一辆接着一辆,毂辘毂辘冒雪向着远方行去了,不到片刻就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里。

    杨柳儿有那么一瞬间心里空的厉害,她想说,不要去皇都了,姓连也好,姓王也罢,只要两人都平安无事,家长里短,活到老就好。但这话最终一个字都没说出来,她不能那么自私,对于男人来说,有些东西是必须承担的……

    “小姐,咱们赶紧进城吧。”春分上前替自家小姐拍去肩头的雪花,小声劝道:“二少爷他们很快就回来了。”

    别过王君轩他们后,杨柳儿显得意兴阑珊,做什么都没了兴致,说道:“不去城里,直接回家吧。”

    春分也不敢再劝,赶紧雇了辆马车,打马回家。

    雪下的越发大了,山路又难行,杨柳儿主仆两个足足比往日多花了半个时辰才到村口。

    那车夫多得了十文的赏钱,连连道谢,直说碰到善心的贵人了。

    村里有出门走动的老婆子,远远见到杨柳儿主仆,赶紧迎了上来,讨好笑道:“小姐,您这是进城看大少夫人了吧?这么冷的天,可是受苦了。”

    杨柳儿认出这是桃花的舅母,就笑道:“王婶子这是去哪里走动了?雪下的正大呢,路上都没什么人。”

    那老婆子听见杨柳儿唤自己婶子,乐得眉开眼笑,连道不敢,末了却是道:“小姐是矜贵人,可不好冻着。我们这些苦哈哈,皮厚不怕冷,方才还有一个货郎来村里转悠呢。”

    闻言,杨柳儿心头一动,假作不经意的笑问:“没想到这时候还有货郎过来呢,他都卖些什么?早上四婶托我买绣花针,我不小心忘记了。这货郎若是还在,可就太好了!”

    “哎呀。”王婶子一拍大腿,后悔道:“那货郎走了,早知道就多留他一会了。”说完,她生怕杨柳儿怪她,又道:“不过我看他挑的担子不大,上边都是些糖片子和小零嘴,没见到针头线脑。这也是个傻的,卖吃食在城里不是比咱们这村子容易?”

    杨柳儿笑着点头,心里却是更警觉。她想了想就道:“婶子若是顺路,一会帮我去里正大伯家走一趟吧。就说我阿爹怕雪大,山上的野牲口下来祸害村子,想请他张罗些人手绕村巡逻呢。”

    “真的?那可是大事,我这就去!”王婶子听了心里也在盘算着,杨家富庶又大方,作为主家挑头要村人巡逻,就算没有工钱,每日也少不得供上两顿饭,到时候把自家小子塞进去混日子,家里也省了粮食了,她越想越欢喜,扭头就跑去里正家。

    杨柳儿主仆回到大院,杨山正好闲不下来,抓了一柄大扫帚打扫院子里的残雪,父女俩站在一处把方才之事说了一遍。杨山不是吝啬的人,粮仓又装得满满,不差村人吃那一两袋麦子。先前听小女儿说要防备山上的野兽下来祸害牲畜,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后来又听说村子富庶,小心外人眼红起坏心,他立刻爽快应了下来,毕竟有钟家那事在前,他可是不愿再吃苦头了。

    因此等到里正赶来,杨山便出面商量巡逻事宜,杨柳儿也就不再费心,春分生怕她闲下来又胡思乱想,赶紧抱了帐本放到炕桌上,笑道:“小姐,魏掌柜送来的帐册都放两日了,你赶紧算一算啊。奴婢看魏掌柜回来的时候可是欢喜着呢,怕是煤球的生意又赚了不少银子。”

    冬雪正好送热茶进来,闻言就凑热闹道:“小姐快看看吧,若是当真发财了,过年时也赏我和阿姊做套新衣裙。”

    杨柳儿早脱了斗篷,这会正抱着雕花镂空的黄铜手炉暖手,听到这话就打趣道:“好啊,要是发财就给你们做新衣裙,若是赔钱了,就卖了你们顶帐!”

    “不要啊小姐,奴婢死活就赖在杨家了,你把招财进宝卖了吧。它们太能吃了,一个顶奴婢俩!”听着冬雪怪模怪样的抱怨,让杨柳儿和春分都是笑起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