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言情 > 姜国传
    曾长亭走后,姜玉一个人愣愣的想了很久。

    鲁国相帮,要求是要王兄娶阳灵。其实这一条件对他们姜国来说并不苛刻,甚至说是十分简单。她想王兄一定会答应的,为了姜国。只不过王兄那般心高气傲,而阳灵却以这种方式来逼迫王兄,看来是往日的情分都要消磨光了。

    就算她嫁给王兄,也未必能够得到她想要的。

    何必呢?

    还有王嫂。

    虽然她的确同情王嫂,也觉得此事对王嫂实在不公。不过此时此刻,他们姜宫必须割舍她。

    王嫂受的苦,若是有机会,她一定会偿还的。

    ......

    已到子时,姜玉让书兰一直等在太子殿,若是议事散了,就回来通知她。

    “公主,殿下让你过去一趟。”婢女在外道。

    天色寒凉,婢女为姜玉加了件赤红色貂毛披肩。“殿下吩咐,公主千万不要着凉了。”

    姜玉带上帽子,便急急的走了出去。

    两刻钟左右,姜玉便到了太子殿,只见殿内灯光明亮,王兄的身影打在窗纱上显得有些寂寥之感。

    “公主。”等在殿外的书兰赶忙迎上来。

    因走了些路,身上出了汗。姜玉脱下披肩,放到书兰手中道:“在外面等我。”

    “是。”

    姜玉推门而入,看见王兄坐在书桌前有些疲累的摸着额头。见她进来,只是抬头瞧了一眼,然后便低下了头。

    她走到他身后,伸出双手放在他的额头开始揉捻起来,姜云望闭着眼让自己放松的躺在椅子上。二人不语,就这般静悄悄的呆了很久。

    偶听烛火刺啦声,姜玉低头心疼看着他的面容。

    “鲁国的事你知道了。”姜玉听见他突然开口道。依旧闭着眼睛,她瞧不见他眼中究竟是什么情绪。

    “恩。”

    “这是一笔很好的交易。”姜云望睁开了眼睛,姜玉便这样由上至下的瞧见他的眼眸。漆黑的眼眸就这样直直的盯着她,像是在告诉她他心中的委屈和悲哀。

    她放下为他按摩的手,不去看他的眼睛,而是蹲在了他身旁握住了他的手。“你不愿意。”她轻轻把头放在他的腰间,就如同儿时撒娇一般。

    她知道他不愿,却也知道他一定会。

    姜云望抚上她毛茸茸的发丝,苦笑道:“我不愿,可是大家都需要我愿。幼时贪玩不愿学书画,却也被逼着学,学着学着好似就不那么讨厌了。娶长亭也并非我所愿,可我还是要娶。现如今阳灵也是一样。”

    姜玉不知道该怎么劝他,才能让他好受一些。却又觉得怎么劝都无法让他好受些。“一切都会好的。待日后你成为姜王,掌握大权以后就再没有什么可以牵制你了......因为有了权力就有了自由。”

    这是姜玉这些日子想通的道理。

    当你真正站在高处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自由的时候。

    “是啊,待我成为王就好了。”等他成为真正的虎狼之后,便再无人敢胁迫了吧。他紧盯着前方的烛火,眼眸中的欲望开始慢慢燃烧起来。他从未有一刻这般渴望权力。

    姜玉低着头,并未瞧见他的变化。而是看着一旁的荷包想起了王嫂。荷花碧叶,这荷包应该是她做的吧。

    “王嫂呢?阳灵要做正妃,那王兄打算把王嫂怎么办?”

    “她去找你了。”姜云望似乎已经猜到曾长亭会去找她。

    “你要休了她?”

    “是我对不住她。我......打算送她去国庙。”

    “什么!”姜玉震惊的看着他,“你要让王嫂去当姑子。”

    “她曾为太子妃,我休了她,她也无法另嫁他人。国庙是个清净之处,我会派人照看她的。”姜云望轻声道。

    两国交战,不伤国庙。

    “可她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却让她一生与青衣古灯相伴,会不会残忍了一些?”王嫂不过比她大上几岁而已,却强迫她成为心如止水的人。若她是王嫂,只怕会恨死王兄。

    “现如今我也顾不上那么多。”

    “不要那般。让王嫂离开吧,至少不要让她去国庙。”国庙一进,便是此生都不能出。更不要说重新回到后宫。“侧妃之位,你可否允她?”

    “侧妃之位对她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王兄和她好好谈谈,我想王嫂比起国庙更加愿意陪在你身旁。哪怕是侧妃。”

    “此事可先缓缓。我明日一早便要出发去鲁国借兵。”姜云望站起身来,取出身上的令牌递给姜玉,道:“这号令后宫禁卫军的令牌就交给你。”

    姜玉看着手上的令牌疑惑道:“你要亲自去借兵?这岂不是太危险了。”

    “鲁王的要求。我必须亲自去一趟鲁国,把兵借来。”

    “好。王兄你一定要带兵安全回来。”

    “恩。玉儿,”姜云望看着烛火下的她,忍不住道:“若是我没有及时赶回来,我为你和母后准备了新的身份,你们一定要离开。”

    姜玉抬头看他,慢声道:“我不会走的。姜国在,我在。即使你不能及时赶回来,我也觉不会离开。身为姜国公主,这是我理应要做的不是吗?”

    “玉儿,”姜云望有些无奈,“你真要让我姜氏断后。”

    “让曾贵妃的孩子走吧。他也是父王的子嗣,他还年幼不知事,我想他能够好好活着的,至少他不用背负着那些记忆和仇恨。”

    “......也罢。那你答应王兄,一定要撑到我带兵回来。”姜云望握紧她的双手,迫切的想要一个回答。

    “我会努力撑着的。”姜玉靠在他的肩头这般回答道。心里却想的却是,就此一别,也不知能不能再见。

    ......

    王兄天一亮便离开了。

    离开前告诉她,战事由宜老将军做主。

    宜将军在得知宜止已死的时候便开始病重,不愿见人。而姜楚战事不知派出去多少可用的将领,却都死在沙场上。

    现如今王兄把云都托付给了已是年迈之躯的宜老将军。她即是担忧又是安心。安心的是宜老将军征战多年,对军队之事了如指掌。忧的是他老人家的身体和他的忠心。

    出了宜止之事,她实在是难以信任宜家。

    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既然王兄信他,那她就信他。

    楚军一路势如破竹大胜他们姜国,王兄离开不过十多日,楚国的军队已经由东面打破了王兄设置的三道防线,直逼云都而来。

    这几日她和宜老将军一直呆在军营。她看着宜老将军不停改变策略,一次一次的派兵去阻挡来自东面的楚军。

    姜玉现在实在庆幸有宜老将军在此,不然她实在不知怎么排兵布阵。

    听闻表哥也被派上了战场,李姐姐那日挺着大肚子来军营之中找他。但表哥已经带领将士出兵了。她瞧见了,便带李姐姐回了营帐。她怀中的孩子已有八月之大,姜玉瞧着她憔悴却坚强的脸庞,突然就想到了前年她大婚的时候。红盖头,俏脸庞,她远远就能感受到他们二人的幸福。

    可是这一场仗,不知死了多少丈夫,也不知死了多少父亲。

    ......

    姜玉想起那日,楚军全力攻打的那日。

    那日是个阴沉沉的天气,她与宜老将军还是一如往常的坐在营帐之中等候着战事消息。等来的却是楚军完全攻破了东面的消息。

    宜老将军让她号令禁卫军去城外与她会合。

    她带领着姜国最后的六千精兵来到了城外。

    一路上城外的风雪渐大,一路雪景,不见青色,偶遇枯草。

    她把常用的长鞭放在了营帐内,拿起了还未用过的佩刀,她一路上不停的摸着腰间觉得很不适应。

    她想起她还从未杀过人。

    至少没有亲手杀过人。

    她与宜老将军会合后,遇见了那从东面而来的楚军。她与宜老将军被包围在山丘之内,抬眼望去一片深青色战衣。他们不过只有一万多精兵,而对面大抵是他们的三倍之多。

    他们如同困兽一般。

    她还记得宜老将军对她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不要害怕。”

    她不知宜老将军是想告诉她死亡并不可怕,还是看到了她拿刀时颤抖的双手,告诉她杀人并不可怕。

    她还没想清楚,宜老将军便带着士兵冲了出去。他为前锋将领,而她跟在后面。瞧见他拿着大戬奋力,却被人打下了马去。

    她冲了过去,一路上杀了好多楚国士兵。

    她的眼里只有冰冷的兵器和灼热的鲜血这两样东西。她突然发现杀人没有那么难,杀第一个的时候她还难受了一番,可是杀了很多以后,她便已经没有任何感觉。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事少之又少,而被杀的屁滚尿流的却多不胜数。不过半个多时辰,姜军便陨落了一大半。

    她被楚军包围苦苦挣扎的时候,她瞧见宜老将军的头颅被敌方将领活生生的砍落,不过离她几步远而已。

    就几步而已。

    她清楚的看见他未能闭上的双眼。

    他曾是沙场上的雄鹰,年迈之时却依旧对不能保护家国而耿耿于怀。

    她还未能太过感伤,因为划在她身上的刀剑已经让她痛的无法呼吸。膝盖被狠狠打中,她跪了下去。眼中开始弥漫着大雾,瞧不见眼前的景色,也瞧不见楚军狰狞的面孔。

    她听见一阵尖锐的风声呼啸而过,利箭从她的身体穿过。

    那疼痛让她清醒,她猛然睁大了双眼,却瞧见山丘之上出现了无数赤红色士兵。她眼里开始涌起泪水。

    鲁国喜红,是鲁兵来了。

    终于安心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