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琵琶歌
    “待会你便知道了。”彩苓说罢便转过身朝家中奔去了。

    未几,方见她从家中出来,怀中竟抱着一把琵琶。

    “彩苓,你……”待彩苓行至,长风不由奇道。

    彩苓抚了抚琵琶琴弦,静默良久,方才面携些感伤道:“琵琶一曲,人间离合。今日便要分别,若不好好把握这机会再弹奏一曲,怕是今生再无机会了……”

    长风听了,心中竟透着丝丝凄凉,只仰头轻叹一气,“也好。”

    两人便随即一同去了湖畔。

    湖畔的景色依旧,心却不似从前。

    未几,但听得湖畔的柳树下响起了那熟悉的琵琶声与歌声:

    丝弦奏,唱尘世悲乐;曲调生,歌人间离合。一阕大江东去,跳珠撼玉,刀枪鸣、银瓶破;一首寒蝉凄切,湿衫泪妆,莺语滑、冰泉涩。为君唱得琵琶词,高低犹如离与合,聚散难料,皆成歌;为君弹得琵琶曲,拢捻恰似悲与乐,浮沉无常,但愿心自得。

    一曲未毕,两人竟皆是满眼闪烁。待弹唱罢,泪水便如绵延的雨滴,一发不可收拾。

    既为彼此擦去了眼泪,两人便至了道别之时,无非是说些“保重”、祝福之类的话语。少时语罢,虽心中万般不舍,但离别自是在所难免……

    自与彩苓分别后,长风日日夜夜不减对她的思念。

    彩苓所赠琵琶玉,长风一直都放在身上,每当心中念彩苓时,便将其拿出来看看,回想回想关于她的画面,好似一切便在眼前。可他亦害怕,害怕因时间的推移,彩苓的一颦一笑会在脑海里变得模糊,终有一日怎的也思不起来。

    他的忧愁如同那滔滔江水,一发便不可收拾。

    这一年,宋将岳飞为恢复中原地区,率军北伐伪齐,收复了大片失地。消息传来,举国百姓欢腾。

    而此刻朝廷中的斗争也从未停息过。复出后的秦桧,迅速与往日的党羽勾结在一起,与以赵鼎为代表的主战派分庭抗礼。长风佩服岳飞等人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怀,毫无疑问站在了主战派一方,由此屡屡受到秦桧等人的排挤。

    一日,长风自外归府,方至厅堂门前,便见李氏满面悦色急步迎来。不禁奇道:“娘,何事这般兴奋?”

    李氏一面将长风拽进屋内,一面激动道:“儿啊,你猜今日何人来了?”

    “何人?”

    李氏喜道:“今日赵鼎赵丞相差人来说亲了,说是有意将女儿仙蕙许配与你。娘考虑到这事至关重要,自然需要得到你本人同意,便没敢轻易替你作决断。”既进了后厅,又忙指着桌上的礼物道:“你看,人家还差人送来这般多的贵重礼物呢!”

    长风见偌大的一张桌上,竟摆满了大大小小以精美盒子包装的礼物,顿时一惊,这方想起两月期限已至,当兑现与赵鼎的承诺了。然他心中此刻却有千百个不愿,只因心中着实忘不了彩苓,除了彩苓,他对其他女子再无一丝兴趣。只得道:“娘,此事赵丞相亦对我说过,然儿眼下实无娶妻之意,还是差人将这些礼物皆送还回去罢。”

    李氏听后一惊,当下斥道:“小子说什么傻话,你已二十五岁了,现在不娶亲还要等到何时再娶啊?况且那赵鼎是当朝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若成了他的女婿,还愁今后仕途不顺吗?听娘的,就这般好好答应了。”说罢便将去收拾礼物。

    “娘!”长风忙将李氏叫住,“孩儿现下当真无娶妻之意。”

    “不想娶妻?”李氏忙伸手探了探长风额头,“没发烧啊。到底怎么了?”说着,目光中竟透着些许焦急。

    长风此刻自是不能将心中真实想法道出,否则定会令李氏极为不悦。遂只得编一理由道:“近些时日朝中事务极多,日日案牍劳形,奔波不止,孩儿实在无心思去考虑那儿女之事。还望娘理解孩儿的苦衷啊。”

    李氏听了,虽觉一丝心疼,却仍道:“朝中的事情固然不能搁置,但婚姻是终身大事,自然也不能耽误,你看能否先将手中事务放一放,待成了亲,一切便是大吉,到时再去忙也不迟啊。”

    “朝中之事涉及民生社稷,自不能说放便放。否则误了国事,圣上怪罪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往小了讲,无非是降职减俸,往大了讲,甚至人头都会不保!”

    李氏本乃农村妇女,自是不懂这为官之事,此刻听了长风这话,竟生起些许恐惧,只疑道:“你这做臣子的勤勤恳恳,难道连娶妻这般的大事皇帝也不应允?”

    长风忙将李氏扶至椅子上坐着,温声道:“娘,并非皇帝不应允,只是眼下宋金局势甚是紧张,乃非常时期,朝中事务自是繁多,故我难以脱身。待到后面哪日稍微清闲了,孩儿再思考婚姻之事,到那时,我若再向皇帝奏请,他定会欣然答应的。”

    李氏“唉”的一声重叹道:“早不忙晚不忙,偏偏在这重要的关头忙,真是上天捉弄人呐!人家赵鼎好歹也是一丞相,能派人来说亲便说明看得起咱家,怎能说拒便拒,若如今不答应,怕是以后再也没这样的机会了。”

    长风慰道:“娘莫要担心,天下好女子多得是,何必急于一时呢!待孩儿彻底忙完了,定会为娘找一好儿媳。”

    李氏听了,自也无法,只得唉声叹气地答应了。于是长风便当即命人将赵鼎送来的礼物一并退回赵府,意为回绝了此次说亲。

    但见这日赵府大厅内,媒人正向赵鼎与仙蕙汇报此番说亲的情况,却忽听得一家仆来报:“不好了老爷,殳大人差人将您所赠礼物一并送回来了。”

    “什么!”赵鼎猛地一惊,“将礼物送送了回来?来人如何说?”

    家仆回道:“来人说,殳大人甚是感激老爷您的厚爱,只可惜因有婚约在身,无法娶其他女子为妻,希望您能谅解……”

    “岂有此理!”赵鼎当下大怒,“这个殳长风怎的这般不识好歹!老夫身为一朝宰相,还主动差人去他家为女儿说亲,谁料他却如此不与面子,一口便是回绝,真乃气煞我也!”方说罢,竟见仙蕙捂嘴哭泣着往后厅跑了去,忙唤了两声,却见她头亦不回。霎时心中不禁怒火更盛,直咬牙切齿地骂着长风这“不讲理”的小子。

    遂一日早朝后,赵鼎又将长风叫住,待行至其跟前,当下便是一句责问:“殳大人,老夫便不明白了,小女仙蕙究竟是何处不好,竟惹得你三番五次拒绝?还是你殳大人对我这老头子心存意见,所以不屑认我作丈人?”

    长风听了忙解释道:“丞相!晚辈真无此意。晚辈之所以不答应,其中缘故早已向您道明,还望丞相理解晚辈之苦衷呐!”

    “老夫此刻管不得你有何苦衷,老夫只想问你,这承诺于他人之事,当不当遵守?”

    长风一语干脆:“自然应当遵守!”

    赵鼎便反问道:“那殳大人上次与老夫承诺好,若两月未成亲,便答应娶小女仙蕙,可如今为何又出尔反尔,违背信诺呢?”

    长风轻叹一气,“既然丞相亦觉诺言不可违背,那又为何苦苦相逼于晚辈呢?晚辈早在家乡时便对心上人许下承诺,此生非她不娶,若我此刻出尔反尔,非说自己良心不安,便是心上人知了亦会觉得心寒。晚辈非有意拒绝丞相,亦非存心对丞相无礼,纯因钟情所致、不得已而为之,还望丞相海涵。”说着,方拱手深深行了一礼。

    赵鼎听了,亦是无计可施,只得重重地一声叹息,道:“恕老夫言句不中听的,殳大人你当真是糊涂啊!明明有丝绸可着,你却非要穿那粗布麻衣;明明有玉器可戴,你却非要配那砖石瓦砾。年轻执着!年轻执着啊!”

    早在靖康年间,金国便在所占领的宋朝土地中建立了大量傀儡政权,一因金国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难以统治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宋朝国土,二因避免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而在这些傀儡政权中,伪齐便是其中之一。

    然因绍兴六、七年,伪齐在与宋朝的战争中屡次失利,最终于绍兴七年末被金国废除。此刻金太宗方殁,完颜亶继位,金国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止,无暇南顾,便欲向宋廷求和。于是绍兴八年,金国命张通古、萧哲为“江南诏谕使命”,携国书于王伦陪同下,至临安进行和谈。然二使于和谈中态度傲慢,对宋朝百般侮辱,此不禁令大多宋臣义愤填膺。

    这日朝堂上,高宗与众大臣就和战之事,展开了一番讨论。

    高宗道:“今金国向我大宋求和,要求我大宋归还黄河以南之故地,并承诺一旦和议达成,便即刻放还母后,归还先皇梓宫,众爱卿以为如何?”

    秦桧进道:“陛下,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既金国承诺议和后会将太后放还,圣上自应出于孝道答应议和,以使太后早日还朝,免再受俘虏之苦。”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