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言汐与秦覆一道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歌舞停歇,喜公公在大殿正中念着大臣外客所献寿礼的折子。.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被轮番呈上,直叫人看花了眼目。

    只是大楚富饶,楚威皇将近半百的年华更是见过不少的媳玩意儿,若只是些寻常的珍宝还当真不能讨得他的欢心。

    太子秦煜献上的是一只兽首玛瑙杯。此物以世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雕刻,色泽红润,流光萦绕。兽首圆眼大耳、双角雄壮有力,似牛非牛,目视远方,一副征战杀戮之相。

    这宝物何等稀奇,就连楚威皇也不由得微微瞪大了双眼,轻声感慨道:“朕原先也只是听人提起,未曾见过,今日太子倒是给朕开了眼了……”

    说罢便是哈哈大笑起来,欣喜之意无需再言。

    一旁的郑后听到这话,亦是喜不自胜,忙着又添上酒水,附和了几句。.说着为了寻这东西费了秦煜多少的心血。

    听她嘴上说的这般真切。可这在座之人又有谁不知,太子秦煜卧病多年,这东西嘴上说是秦煜所寻,实际上还不是靠她郑家的这座大山在后。

    楚威皇看着秦煜赞赏的点点头,“太子虽然多年卧病,却依旧不忘为朕备下厚礼,孝心可嘉,理当奖赏!”

    秦煜听到这话,却是连忙站起身来施了个礼,道:“这献礼本是儿臣分内之事,何来的奖赏一说?”

    这母子二人倒是合伙唱了一台好戏,唱的满朝文武皆叹太子仁孝,唱的楚威皇直乐得合不上嘴来。

    这时候,秦笙却突然站起身来,打破了这看似和悦的一幕。

    “父皇不要只看皇兄的寿礼,也当看看儿臣的才是!”

    因为皇城中多为皇子,秦笙自小起跟着他们混迹在一块,整日只知道爬树摘果,打打闹闹的,毫无女相可言。.今日她穿着一袭藕白色的广袖曲裾上绣着赤色的花纹,发髻上别着金钗步摇,倒是难得的多了几分温婉。

    “安宁的寿礼,朕怎敢不看呢?”楚威皇对她一向宠爱有加,听到秦笙的这番话,自是连忙敛了笑意,手指点了点喜公公,道“快!念念公主献的是什么礼!”

    喜公公哈腰点头,翻着折子仔细瞧着,却是等到看见了安宁的寿礼时,不自然的扯了扯嘴角。

    “回陛下,安宁公主献的是旧弓一把……”他的声音极轻,却在意外欢闹的大殿内宛若重石落地,久久回荡。

    众人停下杯盏,纷纷侧过头来去看喜公公,大抵还以为是他看花了眼,只是唯有秦淮看到秦笙嘴角上隐隐挂着的笑意。

    楚威皇见此,面子上也多少有点挂不住,只得问道:“不知安宁献此寿礼可有何用意在啊?”

    “回父皇,这旧弓看起来虽是不如皇兄那玛瑙杯子值钱,但胜在此物乃是伴随前朝将军斩将杀敌的兵器。”她说着,冷冷扫了一眼郑后,“儿臣是想要告诉父皇,而今大楚江山虽然看似稳定,但实则隐患重重。还望父皇不要沉沦于这贪图享乐之中,而失了这楚国的大好山河。”

    她的语气很是沉重,而字句中更是对郑后和秦煜有所针对。

    在座众人亦是一脸的震惊,不能理解秦笙在此时说出这话来是什么意思。

    “朕不知安宁何出此言,只想问问这在座诸位,自朕登基以来可有弃百姓安危于不顾的时候?”

    楚威皇的脸色已然发黑,毕竟如今在座的可不止有朝中大臣。秦笙这般作为,分明是要他在天下人眼前丢了面子。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喜公公站在一旁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他哆哆嗦嗦的看着这胆大妄为的安宁公主,眼神中满满的尽是恐慌。

    可秦笙依旧没有半分要收敛的意思。

    “父皇自是没有的……”她的目光凌厉,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的,“可父皇不知道的是,近日儿臣在京城门口抓住了几个月狼一族的人,他们手里拿着宫中的令牌,在京都之处来去自由。”

    众人哗然,就连楚威皇的面上也露出了一丝慌乱。

    “是谁的令牌!”

    秦笙冷笑道:“还是请父皇亲自看看,再做定夺吧。”

    她说着,拍了两下手。随后便见有一侍卫从大殿外垂着身缓缓走进来,他双手将令牌奉上,由喜公公接过后,献于楚威皇眼前。

    “父皇,可莫要偏袒了这人才是啊……”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