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越坡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祝各位读者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眼见对方场面似乎有些混乱,向来对战场嗅觉灵敏的陈维林要求我将两千预备队交给他,他说他要带着预备队展开斩首行动。
我知道陈维林肯定是发现了对方指挥官的踪迹,只是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这个指挥官便是咱们的老熟人陈勖。斩首行动是特战队的一种非常常规的作战方式,但在当时却是一种非主流的作战方式,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想。面对陈维林的请战,我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这哥们儿,我信得过。
陈维林带着特战队打头阵,两千人马紧随其后,瞅准占城兵换防的空隙,如一柄利刃,直插占城军后队的指挥部。
不错,刚才陈维林就是在敌军慌忙调防之际,准确地判断出了陈勖所在的方位。两千多大陈健儿在占城兵的防御结合部,如泥鳅一般肆意游走,动作是那么丝滑、那么飘逸、那么令人振奋。
如果说陈维林率领的这两千执行斩首任务的部队像泥鳅,那么陈勖就是属泥鳅的。当陈维林率领的人马向他杀了过来,陈勖马上就发现了不对劲儿。这哥们儿也不管后队如何调防,以抵御咱们沿蓝江进攻的部队了,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就大踏步向后撤退。
陈勖这一撤退,他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这次也算是陈维林的斩首行动罕见地失手了。当然,这也有一个客观条件,便是战场上树木太多,加上占城兵正在匆忙调防,场面比较混乱。这陈勖跑了没多远,陈维林率领的人马就失去了追踪的目标。
眼见斩首行动失败,陈维林便不再纠结,而是率领这两千人马在占城兵阵中一番翻江倒海。加上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率领的人马在蓝江边越战越勇,季牦、范泛率领的人马这次终于是逮着好时机了。三军用命之下,占城兵被杀得溃败。直到咱们的大军向前推进了三、四里,踏平了占城兵先前的布防阵地,占城兵才组织起有效的阻击。
这时,王可遵派人送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有占城兵正在向北边渡江。
闻听此报,我立即与陈维林赶赴事发地。不错,就在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被占城兵顶住的蓝江下游约一里地,有不少船只在蓝江上横渡,往江北而来的都是满船的人,而返回江南的则是空船。无疑,占城兵正在向江北增兵。
当时,我们还以为是占城兵受到咱们的攻击,不想放弃他们江北的阵地,因此向江北增兵。其实,这正是制蓬峨听取了罗皑、陈勖的建议,派出两万人马从上游偷渡,意图一举摧毁大陈国在蓝江北边的防线,攻下整个荣市地域。
这一回,制蓬峨派出的两万人马,不仅是占城兵中战斗力相当强悍的,他们还派出了他们当时的“核威慑部队”。至于这个“核威慑部队”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咱们后文中自会提到。
好在就在咱们向占城兵发起偷袭的这天早上,两万占城兵才开始渡江,要是他们早一天渡江,可能整个战场的态势就要改写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占城兵在渡江的时候,他们也才是刚刚渡江不久,才渡过来约两千人马,至于他们的“核威慑部队”此时还在江南待命呢。
倘若要不是陈维林善于捕捉战机,及时祭出他的斩首行动,让陈勖仓促逃窜,来不及完成调防,要真是让这些占城兵给渡过一大半来了,那咱们这次就危险了。
见有占城兵渡江,那咱们可不管这么多,立即抢占滩头阵地,击其半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在我的授意之下,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从正面向占城兵的渡江地域发起猛攻,而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继续沿江推进,阮仁烈、范可永率领的人马则保护陈维林、季牦、范泛他们的侧翼。
本来当咱们刚开始发起偷袭之时,渡江的占城兵并不为我们所动,他们坚持继续渡江。可是这一会儿,咱们开始猛攻滩头阵地了,他们就有些犹豫了。
眼见即将达成的大计划就要流产了,罗皑十分不甘心。他亲率前队主力来抵挡咱们的进攻,意图为大部队渡江赢得时间。
罗皑不愧为制蓬峨麾下第一猛将,他这一顿操作,阮仁烈、范可永顶不住了。阮仁烈、范可永的人马向两边一撤,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侧翼立即暴露给别人了。不得已,陈维林、季牦、范泛三人的部队只得暂时放弃对滩头阵地的猛攻,转过头来对抗罗皑的进攻。而抢占滩头阵地的任务就只能依靠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了。
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与罗皑、陈勖的占城兵是战了个旗鼓相当,而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战力偏弱,始终打不开局面,眼看着占城兵还在继续渡江,他们渡过来的人越多,咱们就越危险。
到了午后时分,随着渡江的占城兵越来越多,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已现败退迹象。一旦这三人的兵力后撤,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恐怕得承受更多的压力了。而此时阮仁烈、范可永的人马损失惨重,短时间恐怕难以形成任何战斗力了。战场的形势正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咱们的方向发展了。
就在我们开始犹豫不决,是不是要暂时撤退、以保存实力之时,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兵后方突然出现了一些异动。
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战场的形势瞬间就起了大变化,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兵后队似乎受到了攻击。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阮快他们的人马。
随着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军主力受到夹击,占城兵迅速收缩战线,死守滩头阵地。本来我还以为罗皑、陈勖是想守住滩头阵地,让更多的占城兵渡江参与作战,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发现占城兵不是在向蓝江北边增兵,还是在迅速将蓝江北岸的兵力撤回江南。
怎么回事?制蓬峨先怂了?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占城内部发生了什么。见对方主动后撤,那当然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对占城兵发动猛攻。
待得占城兵全部退回到蓝江之南时,咱们终于明白刚才占城兵为什么要认怂了。
原来,就在今天一早,阮快发现占城兵似乎正在蓝江上游与其他部队开战,便料想到是大陈的援军来了。阮快一面派兵向黄奉世报告,一面调集人马进攻罗皑、陈勖的人马。
当初罗皑因为陈勖战败,回头救援之时,便已做好了阮快的人马对他们进行夹击的准备。经过这些天的战斗,罗皑也将阮快的兵力摸了个八九不离十,便留下五千兵马殿后,虽然兵力比阮快少一些,但不至于很快落败。只要待得罗皑回头收拾了咱们进攻滩头阵地的人马,有越来越多的占城兵北渡,他们就会逐渐夺回兵力的优势。
可事情的转折就是从黄奉世收到阮快传递的军情开始。黄奉世认为,一旦让占城兵大量北渡成功,荣市肯定是守不住了。因此,黄奉世决定搏一把,那就是压上大量兵力,去帮助阮快攻击蓝江北岸的占城兵。
黄奉世让阮云儿只留下一千人马固守阵地,其余的人马全部驰援阮快。这还不算,黄奉世又让麾下得力干将陈振全率一万兵力迅速西进,驰援阮快。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罗皑、陈勖见东边的大陈兵越来越多,料想着滩头阵地肯定是守不住了。于是,罗皑、陈勖立即让北渡的占城兵回头,让空船过来接北岸的占城兵撤回南岸。
虽然罗皑、陈勖是仓促撤军,但咱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即使是在受到咱们夹攻的情况之下,罗皑、陈勖二人不仅是全身而退,他们麾下的那支曾经攻入升龙城的占城兵,也撤回去了七千余人。
当然,罗皑、陈勖二人能全身而退,也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除了损失了数千人马之外,他们还让两个好朋友当了炮灰。这两个好朋友便是班纳当土司哈雷儿和奇山土司。
哈雷儿和奇山土司可谓是一心一意跟着占城走,可最终得到的结局却是被无情地抛弃。在定下撤退大计之时,罗皑、陈勖还在忽悠这二人,说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让他们两个带着本就为数不多的数百亲兵参与抵挡咱们的进攻。
为了让这二人卖命,他们也是给出了“优厚”的条件的,那就是让他们的家眷跟着先期撤退的兵士率先渡江了。这二人一看家小无忧,金银细软也无虞,自然对罗皑、陈勖二人的情义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可让哈雷儿和奇山土司压根儿就没想到的是,直到最后一批占城兵乘船退入江心之时,他们苦苦等待的“集结号”仍未吹响。
(祝各位读者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眼见对方场面似乎有些混乱,向来对战场嗅觉灵敏的陈维林要求我将两千预备队交给他,他说他要带着预备队展开斩首行动。
我知道陈维林肯定是发现了对方指挥官的踪迹,只是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这个指挥官便是咱们的老熟人陈勖。斩首行动是特战队的一种非常常规的作战方式,但在当时却是一种非主流的作战方式,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想。面对陈维林的请战,我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这哥们儿,我信得过。
陈维林带着特战队打头阵,两千人马紧随其后,瞅准占城兵换防的空隙,如一柄利刃,直插占城军后队的指挥部。
不错,刚才陈维林就是在敌军慌忙调防之际,准确地判断出了陈勖所在的方位。两千多大陈健儿在占城兵的防御结合部,如泥鳅一般肆意游走,动作是那么丝滑、那么飘逸、那么令人振奋。
如果说陈维林率领的这两千执行斩首任务的部队像泥鳅,那么陈勖就是属泥鳅的。当陈维林率领的人马向他杀了过来,陈勖马上就发现了不对劲儿。这哥们儿也不管后队如何调防,以抵御咱们沿蓝江进攻的部队了,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队就大踏步向后撤退。
陈勖这一撤退,他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这次也算是陈维林的斩首行动罕见地失手了。当然,这也有一个客观条件,便是战场上树木太多,加上占城兵正在匆忙调防,场面比较混乱。这陈勖跑了没多远,陈维林率领的人马就失去了追踪的目标。
眼见斩首行动失败,陈维林便不再纠结,而是率领这两千人马在占城兵阵中一番翻江倒海。加上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率领的人马在蓝江边越战越勇,季牦、范泛率领的人马这次终于是逮着好时机了。三军用命之下,占城兵被杀得溃败。直到咱们的大军向前推进了三、四里,踏平了占城兵先前的布防阵地,占城兵才组织起有效的阻击。
这时,王可遵派人送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有占城兵正在向北边渡江。
闻听此报,我立即与陈维林赶赴事发地。不错,就在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被占城兵顶住的蓝江下游约一里地,有不少船只在蓝江上横渡,往江北而来的都是满船的人,而返回江南的则是空船。无疑,占城兵正在向江北增兵。
当时,我们还以为是占城兵受到咱们的攻击,不想放弃他们江北的阵地,因此向江北增兵。其实,这正是制蓬峨听取了罗皑、陈勖的建议,派出两万人马从上游偷渡,意图一举摧毁大陈国在蓝江北边的防线,攻下整个荣市地域。
这一回,制蓬峨派出的两万人马,不仅是占城兵中战斗力相当强悍的,他们还派出了他们当时的“核威慑部队”。至于这个“核威慑部队”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咱们后文中自会提到。
好在就在咱们向占城兵发起偷袭的这天早上,两万占城兵才开始渡江,要是他们早一天渡江,可能整个战场的态势就要改写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占城兵在渡江的时候,他们也才是刚刚渡江不久,才渡过来约两千人马,至于他们的“核威慑部队”此时还在江南待命呢。
倘若要不是陈维林善于捕捉战机,及时祭出他的斩首行动,让陈勖仓促逃窜,来不及完成调防,要真是让这些占城兵给渡过一大半来了,那咱们这次就危险了。
见有占城兵渡江,那咱们可不管这么多,立即抢占滩头阵地,击其半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在我的授意之下,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从正面向占城兵的渡江地域发起猛攻,而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继续沿江推进,阮仁烈、范可永率领的人马则保护陈维林、季牦、范泛他们的侧翼。
本来当咱们刚开始发起偷袭之时,渡江的占城兵并不为我们所动,他们坚持继续渡江。可是这一会儿,咱们开始猛攻滩头阵地了,他们就有些犹豫了。
眼见即将达成的大计划就要流产了,罗皑十分不甘心。他亲率前队主力来抵挡咱们的进攻,意图为大部队渡江赢得时间。
罗皑不愧为制蓬峨麾下第一猛将,他这一顿操作,阮仁烈、范可永顶不住了。阮仁烈、范可永的人马向两边一撤,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侧翼立即暴露给别人了。不得已,陈维林、季牦、范泛三人的部队只得暂时放弃对滩头阵地的猛攻,转过头来对抗罗皑的进攻。而抢占滩头阵地的任务就只能依靠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了。
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与罗皑、陈勖的占城兵是战了个旗鼓相当,而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战力偏弱,始终打不开局面,眼看着占城兵还在继续渡江,他们渡过来的人越多,咱们就越危险。
到了午后时分,随着渡江的占城兵越来越多,王可遵、杨章、韩子西的人马已现败退迹象。一旦这三人的兵力后撤,陈维林、季牦、范泛的人马恐怕得承受更多的压力了。而此时阮仁烈、范可永的人马损失惨重,短时间恐怕难以形成任何战斗力了。战场的形势正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咱们的方向发展了。
就在我们开始犹豫不决,是不是要暂时撤退、以保存实力之时,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兵后方突然出现了一些异动。
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战场的形势瞬间就起了大变化,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兵后队似乎受到了攻击。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阮快他们的人马。
随着罗皑、陈勖率领的占城军主力受到夹击,占城兵迅速收缩战线,死守滩头阵地。本来我还以为罗皑、陈勖是想守住滩头阵地,让更多的占城兵渡江参与作战,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发现占城兵不是在向蓝江北边增兵,还是在迅速将蓝江北岸的兵力撤回江南。
怎么回事?制蓬峨先怂了?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占城内部发生了什么。见对方主动后撤,那当然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对占城兵发动猛攻。
待得占城兵全部退回到蓝江之南时,咱们终于明白刚才占城兵为什么要认怂了。
原来,就在今天一早,阮快发现占城兵似乎正在蓝江上游与其他部队开战,便料想到是大陈的援军来了。阮快一面派兵向黄奉世报告,一面调集人马进攻罗皑、陈勖的人马。
当初罗皑因为陈勖战败,回头救援之时,便已做好了阮快的人马对他们进行夹击的准备。经过这些天的战斗,罗皑也将阮快的兵力摸了个八九不离十,便留下五千兵马殿后,虽然兵力比阮快少一些,但不至于很快落败。只要待得罗皑回头收拾了咱们进攻滩头阵地的人马,有越来越多的占城兵北渡,他们就会逐渐夺回兵力的优势。
可事情的转折就是从黄奉世收到阮快传递的军情开始。黄奉世认为,一旦让占城兵大量北渡成功,荣市肯定是守不住了。因此,黄奉世决定搏一把,那就是压上大量兵力,去帮助阮快攻击蓝江北岸的占城兵。
黄奉世让阮云儿只留下一千人马固守阵地,其余的人马全部驰援阮快。这还不算,黄奉世又让麾下得力干将陈振全率一万兵力迅速西进,驰援阮快。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罗皑、陈勖见东边的大陈兵越来越多,料想着滩头阵地肯定是守不住了。于是,罗皑、陈勖立即让北渡的占城兵回头,让空船过来接北岸的占城兵撤回南岸。
虽然罗皑、陈勖是仓促撤军,但咱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即使是在受到咱们夹攻的情况之下,罗皑、陈勖二人不仅是全身而退,他们麾下的那支曾经攻入升龙城的占城兵,也撤回去了七千余人。
当然,罗皑、陈勖二人能全身而退,也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除了损失了数千人马之外,他们还让两个好朋友当了炮灰。这两个好朋友便是班纳当土司哈雷儿和奇山土司。
哈雷儿和奇山土司可谓是一心一意跟着占城走,可最终得到的结局却是被无情地抛弃。在定下撤退大计之时,罗皑、陈勖还在忽悠这二人,说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让他们两个带着本就为数不多的数百亲兵参与抵挡咱们的进攻。
为了让这二人卖命,他们也是给出了“优厚”的条件的,那就是让他们的家眷跟着先期撤退的兵士率先渡江了。这二人一看家小无忧,金银细软也无虞,自然对罗皑、陈勖二人的情义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可让哈雷儿和奇山土司压根儿就没想到的是,直到最后一批占城兵乘船退入江心之时,他们苦苦等待的“集结号”仍未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