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海波平
文 / 戚家军小卒

第七百七十一章迁移人口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戚英并没有让人马停留,情况实在是太紧急,没有任何的时间能够给他们休息,否则整个戚家军都完了。

    短时间之内的急行军,和之后的生死存亡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戚英已经命人前去屋谷城,给童子明下达了命令,继续马不停蹄,向着北面的筑前国而去。

    一天之内,戚英带着五千人马,返回了筑后国。

    次日清晨,疲惫不堪的人马终于进驻秋月城,士卒也终于得到机会,能够坐下来休息,并且得到喘息之机。

    戚英的安排,底下的人都在认真执行。

    方敏的船队也是几位辛苦,两天时间里几乎没有停过,已经往返了六趟,将萨摩南部的百姓,往北面肥后国运送。

    六趟运了将近一万五千余人,暂时全部都安置在名和家的领地内。

    之后会慢慢的把他们,往筑后国运送,在大隅国人进入萨摩南部之前,这样的运送还会不断的进行。

    方敏也不会傻着让所有士卒都不休息,运送的时候跟作战不同,虽说要追求速度,不过基本上只需要一半的水手,负责进行航行即可,

    所以可以将所有的水手分成两到三班,进行轮换倒班,这样可以尽量保证续航能力。

    同样的命令也传达给了甲斐宗运。

    他让自己手下有伤在身的隈庄亲昌,带领数百人马到各个村子,去聚集那些还希望,在戚家军手下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的百姓。

    这些百姓同样向着北面移动,甲斐宗运则继续在清水城,拦截大隅国的人马,以掩护后方的撤退行动。

    差不多两天的时间,南边的百姓又往北面,撤走了差不多三万人左右。

    萨摩国有十余万百姓,大部分还是决定留在萨摩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不只是明国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倭国人也同样如此。

    戚英对方敏和甲斐宗运的命令,就是尽量迁移萨摩人口,以此来削减敌人之后得到的人口数,实际也是打击对方实力。

    虽说只迁移了五、六万人,不过也大概符合戚英的预期。

    萨摩国的人口就那么多,一下下降了三分之一还多,在南边许多地方甚至都变成了空城,就算是丢掉了大片土地,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再加上原来就在出水郡的万余百姓,戚家军在人口上算是大丰收了。

    这些人之后会填充到筑后国去,那里现在人口稀少,但又算作是比较靠近中部的后方,所以需要一定的人口填充

    对于这些萨摩国人,筑后国离自己的老家远了一点,但也不失为是好去处,至少他们能够分到土地,享受比较少的税收。

    缴税少了,生活似乎也有了奔头。

    戚家军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所有百姓全部迁移,征求了大部分人的意见。

    有一些倭国人家庭做出了选择,那就是。一部分人北上,而一部分人留在萨摩,之后视情况而定,再行联系。

    这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哪一边更有优势,另外一边就可以想方设法过去投靠。

    相信等到这六万人全部安定之后,一定会告诉自己在萨摩这边的亲属,在筑后过得如何如何。

    到时候估计还会有大量的人口,会自动流向戚家军的领内。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