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乾道无常诀
    皇甫谧的叔母看见了皇甫谧,小跑进炼丹房,收起雨伞,以责备的语气对他说道:“小崽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来,这把伞给你,我们快回去吧。”

    “不急,还有两个今夜要暂住在百草林。”皇甫谧回过头来,对韩龙和君鸾介绍道:“这是我叔母,姓任,村子里都叫她任大婶。”

    “任大婶,冒昧叨唠了!”

    任大婶并没有理会韩龙,而是质问皇甫谧:“是你带他们进来的?”

    “对啊!”皇甫谧毫不掩饰道:“这炼丹房的两鼎之事迟早要公之于众,我们何不从今日便开始实行呢?叔母,你也别怪我这么做,虽说皇甫村盛名在外,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实际来此购买药材的人并不多。人人都说我们皇甫村的药材好,到底可是为什么好又有几人知道。唯有将童灵鼎和方回鼎的来历公之于众,才能令坊间的乡亲们知道,我们所用的炼丹鼎可是来历不凡的。如此才能教更多人信服,并来此采买,我们方能改变如今窘迫的现状。”

    任大婶神色复杂地问道:“你嫌现在的生活不够好吗?”

    皇甫谧正色道:“叔母,你以为你不说我就不知道吗?虽然这百草林的一切名义上都是我们的,可是你把大部分土地都无偿分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给自己留下的土地比起其他人家都要小;其他村民都将药材运进城中贩卖,而你却只允许我在村口处卖药,不许进城,不就是为了避嫌,怕人误会我们有妨碍之嫌。叔母,这些年你为乡亲们付出了多少我都看在眼里,如今早已入不敷出了,再不想办法挣钱,我们就只能靠变卖祖上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了!”

    任大婶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小静,你长大了,也懂事了,可你也该知道祖上留下的这房屋和土地已经是一大笔财产,我们生来家境就比其他人优越的多,大家乡里乡亲的,能帮自然应该多帮一些,何必有那么多的怨言呢?难道你忘了当初你曾祖父为何要将童灵鼎和方回鼎与所有村民一起分享吗?不就是为了解危济困,为整个皇甫村谋福!叔母今日所为亦是先祖们流传下的夙愿,整个皇甫村都是一个大家庭,理当甘苦与共。”

    君鸾听了任大婶的一番话后,脸上泛起喜慰之色,上前说道:“不想任大婶能如此深明大义,这两鼎能够保存在大婶名下定然可以使其发挥出它们真正的价值,王爷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的。”

    韩龙挠了挠头,心中嘀咕:“王爷?哪个王爷?”

    任大婶打量着君鸾,问道:“不知姑娘怎么称呼?”

    君鸾微微躬身行了一礼,道:“小女子名叫君鸾,现下只是陛下身边的一名女尚书。”

    “女尚书?来此有何贵干?”任大婶一脸狐疑地看着她。

    “叔母,叔母,我方才不是说过了嘛,他们是来此投宿的……”皇甫谧上前朝任大婶使了个眼色。

    任大婶犹疑了一下,又问韩龙:“你也是宫里的人?”

    韩龙回答道:“在下韩龙,只是一介白身。”

    任大婶点了点头,走到两鼎旁,轻抚着鼎盖的纹路,如同慈母轻抚着孩童的额头。

    “这童灵鼎和方回鼎据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成了我们皇甫村之宝,从皇甫村卖出的丹药都是通过童灵鼎和方回鼎共同炼制而成,也是皇甫村村民收入的另一来源。”

    “任大婶,你说丹药是童灵鼎和方回鼎共同炼制而成,这是何意?”韩龙问道。

    “童灵炼毒,方回化药。”任大婶继续补充道:“凡丹药在炼制过程中,药性易流失,使丹药的药效不高。而童灵鼎所炼制的丹药不仅可以抑制药性的流失,还可以激发药材之中潜在的药力,如此既可省下药材,又能提高药效,这便是童灵鼎神奇之处。然而药效在激发过程之中,药毒同样也被激发出来。此时炼制的丹药不能直接作为药用,否则患者未达药效,便先受药毒所害,十分危险,故称童灵炼毒。童灵鼎所炼制的丹药要在方回鼎中回炉重炼,方回鼎的作用便是炼化药毒,这时炼制的丹药药效无匹,是以备受青睐。也因此才使得皇甫村声名鹊起,外人只要听到是皇甫村所售丹药,无不争相购买。这是先祖留下最珍贵的遗产,但是为防同行嫉妒而生祸心,皇甫村多年自觉遵守保密的原则,不叫外人知两鼎的下落,故此皇甫村才可多年相安无事。”

    任大婶的这番话不仅是说给韩龙听,更是说给自己的侄子听。

    皇甫谧体会到叔母的一番良苦用心,难得沉默了下来。

    “原来如此,任大婶,你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告诉其他人。”韩龙承诺道。

    任大婶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们。”她向门外瞄了一眼,大雨已经停了,“骤雨稍歇,我们回去吧!”

    此时在皇甫村的里正家中,一番不为人知的对话悄然进行。谈论毕,坐在客席的海魈拿出了一锭金子,放在桌案上,轻松一笑,道:“多谢告知,在下改日再来拜访。告辞!”

    天色渐晚,皇甫谧与韩龙说起了自己的家世。

    皇甫谧生母早亡,生父因无力抚养,从小便把他过继给叔父。叔父和叔母多年无子,遂把皇甫谧当做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期盼他能够成才。然而经营百草林不易,叔父常常外出采办,叔母任大婶负责打理庄内事物,皇甫谧虽有为医之愿,然生性好玩散漫,不学无术,以炼丹、卖药为乐。

    用晚饭时,皇甫谧与韩龙的对话从未停歇。

    “原来如此,何都尉常常找你买药,因此你对他们的了解才会如此深刻。”韩龙呵呵一笑,道:“让我猜猜,嗯……何晏好美色,他买的一定是壮阳之药,可对?”

    皇甫谧摇着食指,“此药确有壮阳之效,然何晏并非是为了壮阳而食用此药。韩兄弟,不妨再猜猜他又是为何要找我买药。”

    韩龙思忖道:“何晏居洛阳,洛阳药房不少,他何必舍近求远来到皇甫村买药?除非小静所卖之药有什么特殊疗效。如此看来小静在胡乱炼丹之际,炼出了具有特效之药,才叫何晏甘愿远赴至此来买药。”

    “难道说……你卖的药能教人上瘾?”话音刚落,韩龙便摇了摇头:“不对,若你真炼制出能教人上瘾之药,早就腰缠万贯了,又岂会为钱发愁。”

    听到这里,任大婶忍不住说道:“世上确有药草食之令人成瘾,然而照目前看来一切成瘾之症皆有法可医,不至于产生严重危害。但是我担心……”

    “叔母,你担心什么啊?”

    “我知道任大婶担心什么。”韩龙自信满满地说道:“童灵炼毒,若这些药草以童灵鼎所炼,便会大大加重瘾症,只怕到时不是轻易间可以解决得了的。”

    任大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叹息道:“万幸这两鼎未入歹人之手,否则世道将乱!”

    “叔母,我知道了。我发誓,从今以后,我绝不会再向任何人吐露关于童灵鼎和方回鼎之事。”皇甫谧向任大婶承诺道。

    任大婶含笑着点了点头,道:“小静,你能明白再好不过了。”随后脸色一沉,轻声道:“但愿村中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晚饭用完后,任大婶起身对皇甫谧说道:“小静,这种天气随时可能会降暴雨,叔母去疏通排水渠,以防雨水淹坏了药材。你就好好陪着客人,听到了吗?”

    皇甫谧挠了挠头,“叔母,我也不小了,能不能别再用这种跟孝子说话的语气来嘱咐我啊?”

    任大婶撇了撇嘴,低声道:“这臭小子!”

    “叔母,外面黑,走路当心点!”

    “你叔母也不小了,不用你嘱咐!”任大婶拿着铲子和雨伞走出门去。

    “欸,对了小静!”韩龙又问皇甫谧,“你还没告诉我何晏究竟找你买的是什么药?”

    皇甫谧得意一笑,“是我发明的奇药,五石散Y嘿,没听说过吧。知道我为何研制五石散吗?就在两年前的春天,原本风调雨顺的新安县陡然气温骤降,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在外的许多人猝不及防,遭寒气侵体,出现了肌肉痉挛、肢体颤栗等受了风寒后的不适之症,患者家人为其苦寻驱寒之药,但短时间却难见疗效。于是我便思考着,这世上若是有一种服用一颗可抗一天风寒之丹药,那么这药岂不十分抢手!于是我用这童灵方回鼎不断炼药,但是药效皆不理想。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我翻阅古籍,试图寻找良方,没想到还真就让我找着了。在《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记载着已经失传的砭术之法,砭术即以砭石作用于人体而达到治疗之效,却鲜有食用砭石之说,这倒是令我产生了新的想法,为何不以石入药,或许可见奇效呢!我又翻阅了《神农本草经》,终于教我寻觅到了五种功效为祛寒活血之石,分别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还有慈石,我寻觅这五石用方回鼎炼制成丹药,取名为‘五石散’。又因其服用之后,全身燥热,需以寒食辅之方能顺气,故亦称之为‘寒食散’。”

    韩龙听得头昏脑涨,不愿再深究其他疑点,直接问道:“小乾,你就直说吧,何都尉为何要买五石散呢?”

    皇甫谧尚有许多细节还未及表述,但见韩龙言语中却无好奇之意,自己也只有作罢,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他呀,他是为了他所修的玄学,说起玄学,我还要再详细与你阐述玄学的玄妙之处……”

    皇甫谧还没说完,天空又是大雨倾盆,哗哗雨声不绝于耳。

    “咦,下雨了!”皇甫谧心中担忧任大婶的安危,连忙打开房门向外张望着。

    终于一个昏暗的人影出现在他们眼前,那正是任大婶。她一手举着雨伞,另一手提着铁铲,匆匆跑回屋中。

    任大婶坐在马扎上换着布鞋,口中叹道:“哎,这雨下得也太猛了,可惜咱家排水渠中的淤泥还没清理干净。”

    “叔母,你又先去清理别人家的排水渠了吧,你也太好心了!”皇甫谧虽然嘴上发着牢骚,但是心中却对叔母的做法表示理解。

    “这百草林的排水渠我们不管,还有谁来管。”任大婶笑了笑,道:“不妨事,你们先去休息吧,我去换身衣服。”

    暴雨越下越大,每个人各自回房。

    韩龙卧于床上休息,却被喧嚣的雨声吵得无法入眠,他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隙,想瞧一瞧雨势,却发现任大婶又举着雨伞,提起铁铲悄悄走出了房门。

    韩龙暗自叹息,何必呢?世人皆是自私的,何必要为别人做那么多,又不会有任何的回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