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乾道无常诀
文 / 宫熵

第一百零八章 玄石图现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曹叡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他说道:“说到女魃,在厌魔岛中的内应曾告诉朕,她的来历很可能与十年前玄石图一事有关。”

    “玄石图?”韩龙感到这又是一段久远的故事。

    “此事尘封了十年,由于干系重大,牵连甚广,这十年里朕一直不愿多做回顾……”

    韩龙心中一凛,暗道:“十年前在位的皇帝是曹丕,与陛下又有何关联呢?”

    “……黄初四年,先皇登基的第四个年头,西北边境小城张掖连年旱灾,张掖守令于绰呈报旱情,望朝廷下拨救灾款救济。那时魏国正与孙权交战,国内政局尚未稳固,又适逢天灾人祸不断,国家疲敝不堪,先皇每日处理大批政务已是忙得焦头烂额,因此无暇顾及此份公文,不久便将此时抛之脑后。十一月,张掖柳谷口天象异常,寒冬时节竟猛降骤雨,这于当地人来说并非天降甘霖,而是降来了噩梦。要知道张掖临近荒漠,往常能够下些小雨已是不易,那场暴雨来势汹汹,即便是沿海居民也是极为罕见,对张掖人来说宛若天崩地裂般可怕。暴雨过后,张掖官员前往柳谷口视察灾情,位于柳谷口的村庄皆被泥石流掩埋,近百劳工奋力挖掘抢救,可惜找到的只有尸体,现场已无人生还,这真是一厂人听闻的浩劫!”

    韩龙摇头感慨道:“真是一场不幸的天灾。”

    “天灾常年发生,若仅仅只是天灾,朕也不会如此在意,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重整思绪,曹叡继续说道:“当地官员赶往柳谷口探查后,惊讶地在松软的泥石中发现大量经过雕琢的石块,有七匹石马,还有石牛、石凤凰、石麒麟、石灵龟等,最令人震惊的是石灵龟的龟甲上竟刻有‘大讨曹’三字!这些石像后来被称为玄石图。”

    韩龙眉头微皱:“这一定是有人在故弄玄虚,想要让黎民百姓以为这是天意……哦!我知道玉盘山山崩一事的原委了,叛军制造山崩,在暴雨之夜放置石像,便是要重现玄石图之事!”

    曹叡点了点头,神色凝重道:“此事仍有古怪之处,石像所在的位置都是在被掩埋的民房内,柳谷口的风俗向来是将石像作为祭祀之用,因此当地人忌讳在自家中放置石像,这些石像又是如何会经过允许被犯人放入各家房屋中呢?。”

    韩龙猜测道:“也许所有居民已被真凶所杀?”

    曹叡摇了摇头:“他们的尸身上未见可疑伤口,也未有中毒之迹象,不像遭到杀害。”

    韩龙问道:“不知陛下为何会认为女魃与玄石图有关,十年前她还只是个豆蔻少女罢了。”

    曹叡示意韩龙稍安勿躁,继续听自己说。

    “因石龟上刻有‘大讨曹’三字,众人视其为不祥之兆。先皇对此惶恐不安,遂令人将石像举,并遣心腹将所有知情之人尽数捉拿,有意一并处死,确保此事不为外人所知。当时朕极力劝阻先皇,希望他能够放过那些无辜之人,父王本不应允,可在当夜,他竟梦见了皇祖父,但具体细节朕不得而知,只是喃喃‘玄石图’三字。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大梦过后,并没有处死那些知情人,而是将那些他们发配至海外荒岛,并留下了补给供他们使用。此后,先皇越发勤于政务,广积钱粮,恢复生产,整肃朝纲,与民休养。受上天垂怜,魏国总算恢复生机,国库丰盈,国力愈发强盛。自朕即位后,亦未敢忘玄石图之戒,宽省刑法,注重民生,只求魏国再无祸事。却没想到,当日之情形还有女魃知晓。”

    曹叡的眼神蕴含着怒火,他沉声吩咐道:“韩龙,你是朕手中的利剑,朕完全信赖于你,深信你定会为朕扫荡奸佞、驱逐叛贼。在你从女魃口中得到救治媛儿的方法后,立刻将她灭口,此人决不能留!”

    “……属下领旨!”

    韩龙看得出曹叡的神情中流露出深深的忌惮,这份忌惮在他谈论起厌魔岛其他首领之时从未有过。

    这仇灾烧毁了众多宫殿,其中以崇华殿焚烧得尤为严重,整座宫殿只余下一座烧焦后的空壳,还造成上百人的死伤,唯一小小的安慰便是昭媛宫躲过这场灾祸,小曹媛安然无虞。由于宵禁令的关系,洛阳城内的百姓大多甚至不知道天上有天灯飘过,而高大的宫墙又将皇宫的火情遮挡,几乎无人知晓皇宫失火一事。

    曹叡下令所有知情之人严禁将此事泄露出去,以免引起民心动摇,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又以修建宫殿为名,下令征召各地工匠,引得坊间百姓议论纷纷。

    此次曹叡有惊无险躲过了一劫,韩龙依然心有余悸,女魃的手段令人防不胜防,难保她不会再次出手。此去任城国山高水远,不如便邀请女魃同去,也免得她再施诡计。

    次日辰时,韩龙备好一只匕首,又借得一匹骏马便往洛河崖的方向疾驰而去,却不料在半道上正撞见驾着马车相向而来的赵友。

    “赵友?你为何还未回到厌魔岛?”韩龙有些疑惑。

    “海魈所料不错,你果然会往厌魔岛而来。”一只素手撩开马车上的帷幔,马车上坐着的正是女魃。

    “是你!”

    女魃走下马车,微笑着对韩龙说道:“这仇我已经筹划了许久,苦无合适的契机,有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用于此处再合适不过了。暮春之初,东风盛行,而昨夜东风尤为强劲,助我实现了这一心愿。不过看来惺帝并未被烧死,否则此时的洛阳城不可能如此平静。”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