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乾道无常诀
文 / 宫熵

第一百六十八章 鱼龙混杂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段瞀言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直接出兵影响太大,不值当。我建议可假意与曹魏修好,待他们重新开放幽州之后,再徐徐图之。”

    段部鲜卑是东部鲜卑三大部落中势力较弱的一支,段瞀言作为部落首领,认为段部始终无法与另外两大部落比肩,因此处处谨小慎微,以免引起公愤;但时常又忍不揍干预他人之事,令他人感到反感,他的性情也在这反复的矛盾中变化。

    段瞀言见轲比能对自己的意见不置可否,于是转头问慕容部大人莫护跋:“慕容大人想必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吧,何不说出来与众人一同参详!”

    不得不说,东部鲜卑三大部落中每个部落大人的形象各具千秋,宇文部大人宇文莫那为髡头的形象,段部大人段瞀言为瘦小的形象,而慕容部大人莫护跋既非髡头也非瘦小,而是以头戴步摇冠的形象彰显不同。步摇冠的来历要追溯到西汉武帝年间,那时的绣衣使者江充便是以头戴步摇冠的形象令汉武帝惊奇,于是发出了“燕、赵固多奇士”的感叹。莫护跋偶然得见步摇冠后,便对其爱不释手,于是平日出行必会戴着步摇冠。因鲜卑语中“步摇”和“慕容”发音相近,因此莫护跋所在部落便称为慕容部,在之后的口口相传之中,莫护跋也多了一个“慕容焉”的外号。

    莫护跋轻轻晃了晃脑袋,步摇上的装饰轻轻碰撞,发出了悦耳的息响。他说道:“幽州乃汉人眼中的异族交汇之地,眼下各郡的治所管控甚严,皆是为了防范所谓的胡人,依我之见,州郡之间的戒严令必会遭致异族的不满。我们可诱使那些不满之人反抗,引起幽州内乱,届时攻占幽州也好,徐徐图之也罢,皆易如反掌。”

    轲比能评价道:“左谷蠡王之策太急,右谷蠡王之策过缓,而右屠耆王之策则缓急适中,可行!”

    初到幽州地界,韩龙明显感到此处胡人的增多,这一现象令韩龙感到担忧。

    “毋丘伯伯,这幽州地界何以混入如此众多的胡人?”在一次席间,韩龙偶然向毋丘俭问起这个问题。

    毋丘俭回答道:“幽州北境原本是乌桓一族的盘踞之所,他们与鲜卑同属东胡,制度也颇为相似,分为若干部落,各自为政。各部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于是大肆接纳周边异族进部,用以充实人口。然而乌桓在大汉与鲜卑两大强国之间又岂能久存,战争、饥荒等各种缘故令乌桓逐渐没落,大汉和鲜卑瓜分乌桓的故地,塞内数万异族便一路南迁,才有了幽州眼下汉胡杂处的局面。”

    韩龙忧心忡忡地说道:“毋丘伯伯难道就不担心这数万胡人会成为魏国的隐患吗?”

    毋丘俭颔首道:“诚如小鸳所说,我亦有类似担忧。年前在马邑城,乌桓人段御九杀害守将孙达,并开门献城之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对于异族不可盲目排斥,如何管控尚需仔细斟酌,目的便是力求长治久安。”

    韩龙听见段御九之名,顿时一个激灵,追问道:“毋丘伯伯可知道段御九的行踪?”

    毋丘俭轻轻摇了摇头,道:“段御九自从在马邑献城之后便再无任何消息,想来是畏惧朝廷的刑罚而躲了起来。”

    韩龙已有一年多未曾见过段御九,想起了在白马寺一同生活的过往,心中甚是挂念。记得他曾说要回乡养马,那么段御九此时应当在乌桓故地,于是他向毋丘俭打听道:“毋丘伯伯,不知幽州的这些乌桓人多聚集在哪些地方?”

    毋丘俭只当韩龙是随口一问,便也毫无疑虑地回答道:“大半个幽州都可见乌桓人的踪迹,但他们主要还是居住在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和辽东郡。”

    毋丘俭给的范围太大,韩龙再问道:“依毋丘伯伯之见,这些郡中,何处最适宜养马?”

    毋丘俭打量着韩龙,笑道:“怎么问这些,莫非小鸳你想以养马为生?”

    韩龙知道毋丘俭定会提出疑问,于是用早已想好的应对之词回应道:“‘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当年蓟侯公孙瓒以幽州白马组建一支骑兵,名曰‘白马义从’,传闻乃天下第一轻骑。小子慕名久矣,早已有意前来幽州亲眼目睹此地战马的雄姿,因而方有此一问。”

    “嗯,幽州原本以代郡的马场喂养的战马最为优良,但听说后来在右北平郡有一新建的马场,名声已有渐渐盖过代郡马场之势。想要一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还是应当亲自前往其中一处马场领略一番才是。”随即毋丘俭话锋一转,又道:“只不过眼下你可不能在幽州肆意走动,这也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

    想起了自己仍是逃犯身份的韩龙,不禁暗暗叹息,自己东躲西藏也就罢了,他最担心的是一直杳无音讯的黄玥,不知她眼下又是何境况。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