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乾道无常诀
文 / 宫熵

鲜卑第三十一章 魏蜀归晋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司马昭大军将至,诸葛诞不得不请求东吴派遣援军相助,之前投降东吴的文钦等人便出手相助,与其他东吴将领一同驰援寿春。

    文钦带领部下成功进入寿春城中,然而其他东吴援军受到魏军的阻击,被迫退兵。

    司马昭将寿春城团团包围,诸葛诞困守寿春,心中不安。随着时日迁移,城中不断有将士向魏军投降,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城中粮草将尽,不得已,诸葛诞和文钦等人想要杀出重围,然而在司马昭层层重压下,诸葛诞突围失败,上万将士投降。

    诸葛诞面临重压,开始变得疑神疑鬼。文钦建议释放城中部分人口,以节省粮食。诸葛诞认为文钦居心叵测,于是将其杀害。诸葛诞的做法令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二人不愿再为其效力,于是翻出城外向司马昭投降。

    司马昭将文氏兄弟重赏封侯,此举彻底瓦解了寿春将士的抵抗之心。司马昭轻易便杀入寿春城中。

    诸葛诞大势已去,但他仍不愿投降,最终被夷灭三族。

    淮南三叛的失败意味着支持曹魏的势力得到彻底铲除,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开始威胁到曹家的地位。年仅十八岁的皇帝曹髦对此深为忧虑,于是下定决心,于甘露五年对亲信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任由司马昭如此专横跋扈,诸君请随朕前去讨伐司马昭!”

    曹髦反抗司马昭之事史称甘露之变,当曹髦带人前去捉拿司马昭之时,正逢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不敢冲撞曹髦,只得让他通行。

    司马昭的亲信贾充见曹髦无人敢阻,于是密令下属成济前去刺杀曹髦。

    最终,曹髦被刺身亡,司马昭诛灭成济三族以平息众怒。之后由燕王曹宇之子曹奂继承皇位,而他已经完全沦落为司马昭的傀儡。

    同年,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自杀身亡,琅琊王孙休继承皇位。

    西蜀方面,由于姜维连年北伐,蜀国国力消耗巨大,国中多有饥荒。然其国君刘禅又宠信宦官黄皓,闭目塞听,对蜀国眼下面临的困境视若无睹。

    司马昭见伐蜀时机已经成熟,而眼下魏国也早已做好了准备,于是他亲自指挥五路大军攻入蜀国。

    姜维屯兵沓中,面对魏国大军分兵进攻,姜维独力难支,于是退守剑阁,与钟会对峙。至于其他地方的防备,姜维只能祈祷蜀国其他将军能够有所作为,成功抵御魏国的攻击。

    然而事与愿违,蜀军面对魏军强大的攻势下节节溃败,一再失地。

    十月,为表彰司马昭的功绩,曹奂封司马昭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

    十一月,征西将军邓艾大破绵竹,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刘禅见大势已去,于是手捧玉玺,出城投降。

    姜维心有不甘,于是投降钟会,并怂恿钟会拥兵自立,诬陷邓艾,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

    然而事情败露,钟会、姜维以及蒙受冤屈的邓艾皆被杀害,宦官黄皓祸国殃民,司马昭将其凌迟处死。至此三国鼎立的时代结束。

    同年孙休暴病而亡,东吴老臣拥立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

    蜀汉灭亡不过两年,司马昭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王位。

    然而司马炎想要获得的不仅仅是晋王的王位,而是整个魏国。此时魏国朝堂之中几乎都是司马氏的党羽,于是各大臣皆劝说曹奂效法汉献帝刘协让位曹丕一样让位给司马炎。曹奂本就是司马氏的傀儡,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三让皇位,将魏国拱手送给司马炎,曹魏彻底灭亡。

    司马炎即位,改国号为晋,并改元泰始。

    韩龙跪在拓跋部最高的望仙山之巅,向着昔日魏国的方向含泪磕头,久久不愿起身。

    拓跋力微来到韩龙身边,心中可以理解韩龙的苦楚,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曹魏灭亡已有两年了,这两年你总会来此遥祭,不过国破山河在,韩公子也不必太过苦恼,因为魏国就在韩公子心中,或许故人已逝,但故土依旧存在,韩公子既然怀念故地,何不回去看看呢?”

    韩龙缓缓摇了摇头,道:“父亲和毋丘伯伯都已经走了,眼下的魏国……不对,是晋国,太陌生了,回到故地徒增伤怀罢了。”

    拓跋力微道:“也是,人总要向前看,自古朝代更迭,有兴有亡,不必拘泥于过去,既然曹魏已亡,我们便继续与晋国亲近交流,维持着与中原的友好关系。”

    韩龙垂头不语,好像在思考什么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