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千和马上道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可以为这些珍贵的古籍出一份力,而且,我觉得您修复古籍实在是一件很细致又很伟大的事,所以,我真的只是想帮帮您。”

    易千和在来孙清这之前,就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古籍的情况,现在历史上传下来的古籍不多了,所以特别珍贵。又由于纸张是易损易坏的东西,所以,传下来的古籍也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大半内容看不全的,只能保存的,当历史文物。现在,修复古籍仍没有什么高新技术,仍得靠手工。这可是个细致活,如果不是十分热爱这项工作,真的坚持不下来,估计做个把月人就会疯掉。

    说到修复古籍这件事,孙清就有话说了:“这你倒是说对了,修复一本古籍,难度不亚于拿到一个运动会冠军。”

    因为工作,孙清的话匣子打开了!

    “我工作时不能说话,要百分百专心。”他向赵晚阳和易千和详细介绍起自己的工作来。修复一本古籍,有拆书、编号、整理、补书、折页、剪页、喷水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复杂工序。说得起劲,他还现场给赵晚阳和易千和演示补洞来。

    他得先将书页摊开,在上面均匀地洒水,将书页打湿。然后在破洞的地方轻轻涂上自制的浆糊,再把补纸贴上去。最后再一点一点的将补纸上多余的部分用镊子轻轻揪下来,很多时候要精确到毫米。每一个动作都很轻,轻拿轻放中,书页似有千钧,仿佛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沉甸甸的历史。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啊。”孙清说。“古籍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所用的补纸,都是几十年前买的老纸。用自制的浆糊,是为了保证古籍的‘可离性’,如果后世有人想要再修这本书,就可以轻易地揭开。”

    易千和拿起一本正在修复中的古籍,说:“这些古籍都是幸运的,躲过了战乱和灾害,但岁月还是在它们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更幸运的是,它们遇到了您这样的老师傅。”

    易千和的一番欣赏和一番夸赞,让孙清不在那么固执,而是说:“你这个年轻人真的和其他年轻人不一样,有文化,有内涵。好吧,既然你跟我都喜欢索丰月,我俩也算是有缘,我就尽量去修那本古籍。上次修复用了半年,现在工具都好一些人,人也多一些了,但再怎么着也得两个月。”

    “要这么久?”赵晚阳急了。

    孙清说:“两个月不久了!我们以前修一本书随随便便就是几个月。”

    易千和:“这样吧,孙伯伯,您尽管去修复,同时,图书馆里还有其他的古籍对吧,我出钱成立一个古籍基金,算是做慈善,我自己首先捐款500万,以后我还会陆续搞一些募捐活动,让大家都了解这些珍贵的历史书籍。”

    因为有先前知音般的谈话和欣赏,这回孙清不再因为提钱而生气了,而是感动易千和这个年轻人有心,于是说:“你这个建议不错,我明天就回图书馆,去跟馆长商量这事。我们也把别的地方的图书馆古籍纳入这个基金会里来,怎么样?”

    易千和笑道:“好主意,就这么定!这个基金会就由孙伯伯您负责。”

    来了几个小时,总算是相谈甚欢!最后离开时,孙清非要请易千和和赵晚阳吃饭,他还没有聊尽兴的感觉。

    赵晚阳说:“要不,咱就在这里吃饭吧,听听孙伯伯讲那本古籍里的事,总比等两个小时要好。”

    易千和想了想,便答应了。孙清马上笑着朝另一个屋里喊:“老婆子,这两位年轻人要留下来吃饭,你去买点菜,打点酒回来。”

    老婆子“好呢”一声,就出去了。

    在赵晚阳的请求下,孙清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这本书中的内容。一开始,他说的也大致和网上能查到的蚩国资料并不多,经历了三位皇帝,后来被汉所统治,但统治了之后,这个民族并没有从此没有好日子过。汉皇帝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十分敬重汉文化,并且十分驯服,便在这里设了一个特殊的郡,皇帝改称王,依然管理这一方了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