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破鼎
文 / 一口井

第八十八章隐为天下风云柱,得且心知危险生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周平清更是不解了,这领赏怎的又被流放边疆了呢?

    “说到这,弟子却又不得不说一说这位江成,之前所做的奇事。上一次,他因边关私商一事有功,而他却被赏了个主薄返乡,这其中缘由便有一个‘行为放浪’的罪名。他进京的第三天,,皇上于早朝召见与他,欲对其封赏,结果这人竟是昏睡在及院当中,逼得前去传话的几个太监闯进了妓院用一个担架把他抬到了大殿之上。皇上觉得他‘胸无城府,不堪重用,便又把他下放回去。这一夜之间,他可在京城里出尽了风头,谁人不知这‘尽将青云挥洒去,回家还抱香姑娘’的‘花典史’。”

    “哦?”周平清听罢,联想起自己所见到的江成,不由得觉得好笑,“花典史?这名头可是有些意思。”

    “后来,他因据敌有功,二进京城,这一次,因着上次他所留住的青楼因他涨了身价,京城里所有的青楼都把他当成了财神爷,个个对他进行争抢。结果当天在兵部尚书胡朗的带领下,他又带着一个年纪十二岁上下的孝,去了京城里的另一家青楼,然后酗酒闹事,抵不过周边人的起哄,竟是跟吏部尚书尚可叫起了板,放出大话,要教一教这当朝状元怎么写诗。”

    周平清感慨着江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猖狂,笑着言道,“那吏部尚书我是知晓的,虽是性情高傲,但也确有张扬文采,古今融通的才气。正所谓酒中性情,这江成说出这般戏言,想必也应当有些文气?”

    “老师猜的不错,这人可是将堂堂吏部尚书气的哑口无言。这人站于酒桌之上,一口气吟了四五首诗词,而且句句不落下乘,其中一些依弟子浅薄学识来看,怕是赞其为近百年来执诗词执牛耳者亦不为过。”

    “如此?”周平清更为惊奇了,能将尚可此人折了面子,又能得到自己这位弟子如此赞赏的,怕只这隆朝所知的是寥寥无几。

    “要说如今,在京城市井小巷流传甚广的诗词,便莫如这江成在这青楼所做的一首和他而后逐出京城被风尘女子围堵于京城城门下,所做的另一首词。”

    “老师且听这二首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由周平清听得也不由的眉头稍皱,略有愠意,“这词言辞露骨,又书娼妓之口,此等艳词,颇是下流,恐是为正统士人所不能容。”

    “老师所言极是,此词被宣告于朝堂之上,一时犯了各位朝堂上清流儒士之怒。再加上他之前也是因为青楼一事,所以皇上这次可是十分震怒,便一举将他夺了功名,发配从军去了。本来若是旁人,早就吓破了胆,收起手脚,作茧自缚了。结果,这位江成也是风流,在出城时刻被那群娼妓拦截,又做了一首词,这词若是被别的人听去,少不得又要拿捏他几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次,周平清品了品诗中的意思,却对诗的本身不知可否,反倒对江成其他的诗起了兴趣,,“你说他在青楼一口气说了四五首?那其余的你可记得?”……

    皇宫内院,当今隆朝皇帝明阳正执笔批阅着这几天来,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事情。旁边有一人,如今正向他汇报着一些别的事情。

    “启禀陛下,周平清几日前启程,沿水路一路北上,中途确未再做些别的事情。”

    明阳抬眼,手上的毛笔却未停下,“鲁王呢?他们叔侄亲缘,总不见得周老不去顺路瞧瞧?”

    那人似是对周平清了解甚多,明阳所问,却并未能难住他,“回皇上,这个确实没有……周平清行经山东之时,甚至还行动快了些,也并未派人去通知鲁王一声。”

    见皇帝明阳只是毛笔稍微一顿,却并未发话,站着的那人偷瞧了一眼,接着说道,“周平清一路北上,如今也是刚刚抵达京师,户部尚书封了陛下之命,也早已收到消息在城外等候迎接,全城的书生也都汇集于南城。”

    明阳这时候头一抬,似是不经意间的随口问道,“除了刘省,同去的官员可有哪些?”

    “回陛下,这近年来由科举入仕的官员大多都在场,除此之外吏部尚书尚可尚大人也在场。”

    “哦?”明阳停了笔,起身踱了一会说道,“然后呢,周老可安置妥当?”

    “回陛下,周平清根本就没从南门进,而是转而绕了一圈,从京师北门进的。这才使得在南门等候的人扑了个空。而周平清事后才派了个弟子前往告知南门的各位官员,说他已经安置妥当,并且本性不喜热闹,暂不见客。”

    “绕了一圈,从北门而进,又暂不见客?”明阳自顾自的嘟囔了一句,“那你可知道这周老入京之后,住的地方?”

    “回皇上,周平清虽是隐遁由北门入京,但是其行事并不是特地隐匿,所以臣只在后边跟着,便一路到了一所城北的一座私宅。想必,这便是周平清的暂时住所。我……”

    那人话还未说完,却被外边进来的一位公公打断了回话,“启禀陛下,门外长公主和乐王爷求见。”

    “皇妹和明康?”明阳示意让本来在做回报的那人退下,然后说到,“让他们两个进来吧!”

    那太监闻言退了出去,轻声回复道,“长公主、乐王爷请。”

    只见长公主神色端正,举止雍容尔雅,步伐紧蹙轻浅,自是落在了那急躁轻佻的乐王爷身后。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