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某,夜色已深。

    京都洛阳城内,一排兵士正在大街上奔跑,凌乱的脚步敲打着路面,远处的巷子里传出阵阵狗叫声。

    兵士们刚从回头笑酒楼前走过,酒楼前的柱子后便冒出一个女扮男装的少年来。她一袭的白衣,光彩照人,只是和她身份不同的是,居然拎着一坛酒,摇椅晃地朝兵士奔去的方向看着。

    一个女孩子不但喝酒,而且还喝成这样,实在有些让人咋舌。

    幸而她穿着少年饶服装,也没有多少人看到。

    这个人是谁?

    她就是明珠。

    一个凭借着玉玺穿越道神秘国度的仙女。

    明珠求死不能,却无意中穿越到一家大户人家。

    这户人家不简单,老主人姓曹,也就是穿越后明珠的爷爷。

    明珠所穿越的这个角色,来也有意思,居然是个少年。

    但是,这少年生短命。

    那一,醉得一塌糊涂,魂魄出窍,刚好明珠落了下来。

    一心求死的明珠,哪里还在乎人家是男是女,就在这府上待了下来。

    明珠穿越的这人,名叫曹明珠。名字是他爷爷起的,看来是将他当成了掌上名珠吧。这子生性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他每次来到酒楼,都是不醉不归。

    明珠运用神识。但是,她的神识或灵或不灵。看来是身体不是自己的缘故。不过,她也知道了少年的记忆存储。

    于是,明珠每醉生梦死,希望酒精能够烧死自己,或者,只有醉的时候,她才能麻木下来,忘记自己给人间带来的灾难。

    这,明珠便连喝了三坛杜康,直喝到日头西斜才要回府。孰料,她刚刚起身,便一头栽在桌子上,原来,今这酒,明珠确实喝得多些,而且颇有些郁闷。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又道是举杯浇愁愁更愁。明珠日间去拜访当朝的蔡夫子,只可惜蔡老目高于顶,不屑与明珠家族来往,因为,明珠的爷爷是宦官。明珠虽气愤他清高,却也佩服他博学多才。

    蔡老通晓经史,擅长辞赋,是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律家。不过,他虽有才学,但只是个郎中,领一份校书的差事。别看蔡老官不大,却是位正直之士。当时,由于朝廷腐败,暴徒四起,加上战乱和灾,民不聊生,宦官与外戚的权利之争日盛。蔡老看在眼里,恼在心里。

    先帝时,蔡老还在陈留的老家,中常侍徐公公听蔡老琴弹的不错,就给陈留太守写了封信,让他把蔡老带进京来。蔡老不得不去,却心有不甘,半路上谎称染病溜了回去。

    蔡老最看不惯宦官专政,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的样子,他怎会接见曹家的人呢。

    如果换了平常,这三坛酒还醉不倒明珠,不过今明珠心情不好,胸腔里有些闷,再猛地一起,气血冲头,当时就晕了过去。酒楼李掌柜慌忙和厮皮子把明珠架到客房里休息。

    直到二更时分,明珠才醒过来,和李掌柜道了别,拎着一坛酒往外走。李掌柜听到远处传来凌乱的脚步声,忙:“曹公子,您慢走,时候不早了,店也要打烊了。”着,李掌柜招呼皮子赶紧关门。

    那皮子和明珠一样,也是个好奇的人,脚步声一在耳边响起,他便伸着脖子往外看,被李掌柜敲了一个脑壳。

    “你这子,不要命了咋的?这深更半夜的,不知又出了什么事,躲还躲不及呢,你好什么奇。”

    “掌柜的,你就不怕曹公子出事吗?”

    “屁话,你又不是不知道曹公子是什么人?谁敢惹他?”

    “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一阵,咱们曹公子有点特殊,好像走路话都娘了些……”

    “少废话,曹公子是你能背后议论的吗?咱们这酒楼还不亏了人家照顾?”

    皮子一吐舌头,把头缩回去了。事实上,他不缩头也不可能了,因为李掌柜已经将左右的门板合上,再要迟疑,怕要把他的脑袋卡在外面。

    明珠穿越到曹府后,也知道,那少年的爷爷曹戒权势非同一般。不过,她也不是没在大户人家待过,而且自己还是公主身份,这显赫的家世,自然不值得炫耀。明珠藏身柱子后,等到兵士过去了才走出来,然后朝曹府的方向而去。

    谁知,明珠刚走出几十步,突然从树上掉下一个人来。这个人“嘭”地一下正好落到明珠面前,把明珠吓了一跳。

    明珠本来不想理凡间的事,就这样醉生梦死。

    但是,她走了几步,又站住了,总觉得不管这个饶话,他就有可能死在街上了。

    明珠暗叹一声,走了回来,伸手翻了翻他的身子,觉得手上发黏,借着月光一看,是血。

    “兄台,醒醒。”明珠喊了几声,依稀看出此人面目,三十来岁,络腮胡,穿一身紧身的夜行衣。

    第657章救人

    那人渐渐睁开眼,虚弱地:“兄弟,快……快去宛城。”

    “去宛城干什么?兄台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吗?那好,我送你回去。”

    明珠将胳膊伸在那人腋下,想把他搀起来。那人摇摇头,喘息着:“不……不用了,我不行了,我叫于……于成,你一定答应我,宛城,找……找丁……”

    那叫于成的人话未完,头一歪,死了。明珠试了试他的鼻息,叹口气,提着他施展御风飞行的身法,来到城外。

    这些,她对京城的地形已经了解,知道城外有一个龙虎滩。来到后,她直接走到后面的废墟,推倒半堵院墙,把尸体埋了起来,然后才回了府。

    翌日,明珠尚在熟睡之中,忽闻外面噪声大起。明珠闷头大睡。

    她的酒劲还没过去,不想理会外面的事。但是,外面太嘈杂了。

    明珠无奈,起来了。却没有留意振衣间,从袖子里甩落一物。

    外面,旭日东升,已是巳时。

    暖暖的阳光从树桠间射过来,落在明珠的脸上,泛着一团团光晕。明珠抬头见家人曹安正匆匆往后奔,忙上前拦住。

    “曹安,外面出了什么事?”

    “公子,司隶校尉部的刘将军带着一队兵士正在门外,是要见公子您呢,曹公公已迎了出去。”

    明珠闭目半晌,总算用似灵非灵的神识,在少年的记忆中,找到了这个人。

    “是司隶校尉刘蒙刘将军吗,他找我作甚?”

    “的也不甚明白,公子请室内安坐,曹公公嘱托过的,如是公子惊醒,也不要出去。”

    “曾祖父为甚不许我出去?”

    “公子请回吧,一切有曹公公呢,他老人家出马,还有什么摆不平的事吗?”

    明珠心想也是,于是回转内室。

    明珠总算打开了神识,搜索着有关朝的记录。

    那曹戒乃身边年纪最长、资格最老的宦官,何况还是中常侍,朝廷上下,包括皇上在内也让他三分。中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虽然俸禄一般,却掌管皇帝的文件,并代皇帝颁布诏书,可谓皇帝的代表,见中常侍如见皇帝。曹戒曾在中常侍的位上下来过,与外戚窦午的斗争虽然取得胜利,无奈非议众多,皇上只好对他:“曹公公,您瞧,朕的龙案上堆了上百道折子,有一半是弹劾您的,您是不是暂时避一下风头?”先帝驾崩后,皇上继位。继位的时候,皇上才十三岁,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见过多大的场面。当时,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便封其老子窦午为大将军,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那窦午是忠义之士,为了朝兴起,决定起用李英、杜弭等有学之士。然而,陈、窦的行为引得曹戒等宦官的不满。那曹戒便与中常侍王弗等人商量,道:“王公公,你觉察到什么没有,自从窦太后临朝后,咱们清闲多了。”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悠闲,一种人就怕自己闲下来。喜欢悠闲的人,如果你硬是将千斤重担放在他的肩上,他会嫌肩上压力太大,不定哪就撂挑子走人。怕悠闲的人恰恰相反,如果他手里没抓没挠的,就会心里发闷、发慌。从医学的角度讲,郁闷是许多病症的源头。这类缺然不想自己闷出病来,所以会千方百计找点事干。

    王弗听了曹戒的话后,:“曹公公,您是指窦午他们吧?”

    “是啊,自从窦太后临朝后,他老子一跃成了朝臣中一号人物,那个软茄子陈凡居然也拉帮结伙,在身边弄了一群人,这明摆着是想把咱们挤开啊。”

    “曹公公,您有什么好的计策?”

    “任何人也别想跳到台前来,只有咱们才能代表皇帝,代表大权,王公公,本公听侯缆的哥哥侯灿死后,太尉杨兵还在盯着他的案子不放?”

    “是啊,侯缆已不止一次向本公诉苦,那杨兵的折子被本公扣下有三五道了。”

    “这件事就让侯缆去做吧,我想,他肯定会尽力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