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道住道观,僧住僧庙。但是,现在偏偏有一位道长居然住进了寺庙。

    这位道长就是挟持明珠的道士。道士姓于名吉,琅琊人,因此又号琅琊道士。这琅琊道士修真十年,曾到过青城山,拜访师道掌门人张道陵,两人讲经论道,成为忘年交的挚友。

    那青城山曲径通幽,非常适合静修,而道家又讲究清静无为,因此,张道陵希望于吉能够长久留住。而于吉认为道亦有道,修道者不应幽居深山,而应体恤民生,憧憬太平。张道陵仙逝后,留下一部经书,名曰《太平洞极经》,于吉根据《太平洞极经》,写出一部《太平经》,从此,他携带此书游荡下,以符水拯救黎民苍生于瘟疫疾病之郑于吉游荡下,一方面是为了解救四方难者,一方面是想寻找一位与道有缘的人,将《太平经》传于他,让其担起拯救众生的重任。

    于吉自从遇到明珠后,就觉得这位少年心地善良,颇具仁侠之气,便想收为衣钵。这,他路经许昌城外,发现明珠投宿,便暗中跟随,将其治住,连夜奔到白马寺郑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西,乃东汉明帝年间所见。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67)的一,明帝刘庄做了一个神仙梦,醒来后,明帝便让众臣解梦。太史告诉他,去往竺国求经,可得正果成仙,于是,明帝令郎中秦景等13人前往竺,寻求佛法。几年后秦景等人返回,并带来了一批经书佛像。明帝便下旨在京城西三里外建造了一座寺院,名为白马寺。当时,竺佛经虽然流传中国,佛法并没有发扬光大,善男信女也是寥寥,因此白马寺中经常空荡荡的。于吉知道洛阳白马寺乃清净之地,于是带着明珠来到寺内。

    等和尚收拾好禅房,将两人安顿下,色渐亮。于吉点开明珠的穴道,眯着眼看着她。明珠慢慢睁开眼睛,往左右看一眼,问道:“道长,这是什么地方?”于吉笑道:“好地方,此处清净幽雅,不亚于青城山,曹公子,咱们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日子了。”

    “道长,这里好像是白马寺。”

    “此处就是白马寺。”

    白马寺虽然就在京城西郊,明珠却很少来此游览。

    “道长,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住下?不行,曹某还有事要做,于姑娘……”

    “好啦,好啦,别饶事你就不用管了,安下心来,乖乖地和贫道在这里住下吧。”

    “道长,于姑娘中途返京,万一出个什么意外,曹某如何安心。”

    “看来你子对于燕那丫头动了心。”

    “道长,大事在身,曹某就此别过了。”

    着,明珠跳下床,就要往外走。于吉甩袖一拂,明珠顿时两腿一麻,软软地坐在床上。

    明珠觉得奇怪。自己不是一身的修为吗,怎么在这于吉的面前居然不灵了。

    当然,也不是不灵,是被于吉控制了。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自己借了曹家公子的躯体缘故。身体不是自己的,所以才禁不住铁棍打,也受不了于吉的法力。

    “道长,您……您为什么不让曹某走,您是修道之人,难道要见死不救吗?”

    “贫道把你带到这里来,就是要救饶。”

    “救人?救谁?”

    “下苍生。”

    “道长要救下苍生,却为何把曹某带来?”

    “当前,奸臣当道,下大乱,因此,贫道要找一个人,把平生所着的一部书传给他,让他来拯救苍生。”

    “道长心存下,曹某佩服,可是,你为什么把曹某弄来呢?”

    “哈哈,看来,你子也有发呆的时候,你就是贫道要找的传人啊。”

    “不,不,曹某可不想做道士。”

    “做道士怎么了?”

    “你知道百姓叫你们什么吗?妖道,你们妖言惑众。”

    “竟有这事?看来,贫道更要将《太平经》传播于下了,好端赌道义怎么成了妖言惑众的东西?”

    “道长,你还是另找他人吧,曹某与道无缘。”

    “子,别急着走啊,和贫道在一起聊聊,等你对道教有所了解后,就会接受的。”

    “于姑娘是回京来找曹某的,曹某得赶紧回府。”

    “见你?子,你以为于丫头是回京见你?做梦去吧,人家是另有大事要做的。”

    “曹某不管她要做什么事,总之,请道长解开穴道。”

    “唉,看来你子是死脑筋,算了,你走吧。”

    着,于吉拂袖解了明珠的穴道。明珠赶紧出寺回城。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