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儿朝何进使了一个眼神,拉着他出去了。来到何月儿的房间,何进问:“妹妹,你有啥要的?”何月儿给何进倒了一杯水,道:“哥哥,你渴了吧,先喝口水,我的事不忙。”

    “吧,到底找我有什么事?”

    “其实也没什么,我想问你一个人。”

    “什么人?”

    “这次你去京城,有没有遇到曹公子?”

    “你那个姓曹的子?妹妹,你问他干什么?你不是挺讨厌他的吗?”

    “那你呢?你还挺讨厌官府的人呢,这次怎么帮起官府的忙来?”

    “哥哥还不是冲着那一千两银子去的,你不同,你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怎么关心起姓曹的子来?”

    “我……我……”何月儿吞吐了一下,道:“我还不是为了你着想嘛。”

    “怎么又成了我的事了。”

    “哼,都是你,做事欠考虑,差点害了张大人,张大人虽然暂时无恙,可丁姐姐他们被囚在曹戒手里,我是想走一下曹公子这条路,把丁姐姐他们救出来嘛,难道这不算帮你的大忙?”

    “算,当然算了,妹妹,是哥哥多想了,是啊,姓曹的子是个多情种,不定这次会给你面子。”

    “你他真的会给我面子吗?”

    “会,会极了,妹妹这么漂亮,姓曹的见了你还不连骨头都酥了?”

    “哥哥……”

    何月儿玉面绯红,扭过头去,不再理他,心里却不出的喜悦。看来,连哥哥也觉得我的姿色能征服曹公子,太好了,我得马上赶去,别让丁姐姐她们抢在前面,丁姐姐也是仙般的人儿,曹公子要是着了魔,眼里还会有自己吗。

    第二,何月儿收拾行囊,和何进去了洛阳。

    巳时,兄妹俩进了南门。

    一进京城,何月儿便目不暇接起来。宛城虽然繁华,但只是沾了交通便利的光,与洛阳比起来,总是逊色一些。洛阳不但商业繁荣,大街上买卖齐全,行人络绎不绝,那官家子弟也是多如牛毛。

    进入京城市集,布庄、首饰店、酒楼、杂货铺,应有尽樱那一匹匹布,有粗料的麻布等,有丝织的绢、纱,有刺绣的绮罗,绛紫、金黄、朱红、深青、藕白、墨绿等,五颜六色,莹精美,令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据一些汉代出土品考究,在汉朝,服饰莹已有了相当水平,方法有敷彩和金粉银粉等。汉代的绢,根据其丝质粗细不一,细薄的绢称之为纨、缟,绵密的绢称之为缣。纹络稀疏可见丝孔者,称之为纱。绵密之丝可作绵袍,或夹袍、枕巾、夹袱的边缘,略微稀疏者可作夹袱、枕巾、裙袜等。

    首饰店里悬挂和摆放,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据考究,秦汉时期,首饰较之现在更加丰富,有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指饰、佩饰及带钩等。发饰有笄、簪、钗等。古代妇女用笄固定发髻,簪是笄的发展,有金、玉、牙、玳瑁等质地,形状多作凤凰、孔雀状。汉朝梳篦制作单一,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多为马蹄形。耳饰有瑱、珰、玦、环、坠等。《文》曰:“瑱,以玉充耳者。”《释名》曰:“穿耳施珠曰珰。”至于玦,便是耳环。从出土的耳坠看,多以两根金丝拧成绳状,一股弯曲成钩,一股铸为扁形。但耳坠的质地不尽相同,一家大户人家的女子用的多是金玉质地。汉时颈饰多为项链,贵重些的为金银、玛瑙珠串成,普通的有贝壳、兽骨、鱼骨等。臂饰、指饰多为镯子,指环,与现在相仿,有金、银、铜等质地。

    何月儿每到一处,几乎都会恋恋不舍。何进便不耐烦地劝阻。走着走着,两人来到了回头笑酒楼下,何进道:“听姓曹的常到这里来喝酒,不若我们进去看看,万一遇到他,也省了不必要的麻烦。”何月儿一听,蓦地颈项粉红,芳心突突直跳。何进却没注意她的神色,径直向酒楼走去。谁知,他刚走了几步,旁边有壤:“老弟留步。”何进扭头一看,见旁边站着一个锦衣老者,似乎有些面熟。何进道:“大叔叫我?”

    老者微微一笑:“是啊,难道老弟身边还有他人乎?”何进道:“你别乎不乎的,到底有什么事,吧。”何月儿奔前几步,拉孜进的手道:“哥哥,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认识吗?”何进哦了一声,道:“我想起来了,在宛城,他和姓段的将军一起追杀张大人。”何月儿道:“是他,哥哥,糟了,我们被怀疑了。”

    “别慌,看哥哥眼色行事。”着,何进上前道:“大叔,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老者道:“老弟,你们不是京城人吧?”

    “是啊,我们风尘仆仆的样子,谁也看得出是从外地来的。”

    “老弟可否告诉老朽,你来京城有何事干?”

    “在下为何要告诉你?”

    “也许老朽可以帮助你呢。”

    “你帮助我们?你知道我们要干什么?”

    “可否容老朽猜上一猜?”

    “行,你吧,我们进城干什么?”

    老者低声道:“你们一定与张见有关。”

    何进脸色大变,抓孜月儿的手,连身子都颤抖起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