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明珠,此时正亲自驾驶马车,一路朝城外狂奔。马车中坐着张见及于、丁二女。巳时,马车出了洛阳南门,来到废墟附近。远远地,明珠看到洛河边有一匹马,马上人正是让明珠大感头疼的许昭。明珠朝后道:“于姑娘,令师兄就在前面,你快招呼他一声,不然,明珠担心他又要铁棍乱砸了。”

    于燕在车内扑哧一笑,道:“曹大哥,你如此怕死?”明珠道:“非是明珠怕死,只是,许兄做事莽撞,我这血肉之躯,哪里能赶上他的铁棍结实。”

    丁玉瑛听到这里,也不禁笑出声来。明珠内心一阵激荡,暗道:她笑了,她竟然笑了。

    猛然间一声雷鸣般的暴喝,接着,眼前一片漆黑,劲风乍起,直逼头顶。明珠瞥眼间,许昭已跃在空中,抡棍就砸,忙大叫一声:“于姑娘救我。”于燕一撩车帘,道:“师兄住手,妹有话要。”许昭人在空中,顺声望去,看到了车中三人。但是,于燕虽和他久处,却忽略了他本是浑人。许昭叫道:“师妹,待我砸扁了臭子的脑袋再。”于燕见状,奋身扑出,抱住明珠的后腰,两人滚下车去,车辕顿时被许昭的铁棍砸得稀烂。那拉车的两匹马儿受惊,唏聿聿一声嘶鸣,撒开四蹄,飞奔而去。

    丁玉瑛吓傻了,叫道:“许兄,马惊了,快拦住它们。”许昭反应迟钝,一时竟也呆了。眼见那两匹惊马朝河里奔去,突然,河岸上站起一人,迎着惊马奔来,猛地一伸手,将两匹惊马生生地拽住。许昭奔到近前,见那人年龄二十七八岁左右,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居然能够降伏惊马,实在不可思议了。

    “喂,老兄,你刚才施得什么功夫?许昭可算开了眼。”

    那书生笑道:“这叫千斤坠,很寻常的功夫啊。”

    “好臂力,佩服,佩服。”

    这时,明珠和于燕也从地上站起,两人都是面红耳赤,不敢正视对方。明珠道:“过去看看吧,似乎是本初兄。”

    “你认识那人?”

    “自然,此人姓袁名绍字本初,是位胸怀大志的英雄,而且颇有仁侠之骨,想必张大人也认识他。”

    果然,车上张见听到声音,一撩车帘走下,道:“原来是袁公子。”

    那书生正是袁绍。袁绍乃汝阳人氏,出身名门望族,父亲袁封,官拜司空,掌管水利建设,叔父袁隗,官拜司徒,负责下土司。袁绍十九岁时便曾任濮阳县长官,因父母去世先后守孝六年。

    袁绍同情下文士,党锢之祸时,他东奔西走,为张见及太学生们请命,因处处遭遇冷落,因此拒绝朝廷任书,闲住于洛阳市井之郑明珠虽然袁绍十来岁,却颇知他声名,曾慕名拜会,两人相见恨晚,结为知己。

    袁绍一见张见,忙抱手道:“果然在疵见张大人,本初有礼了。”明珠哈哈大笑,奔过来道:“本初兄,一向可好。”袁绍迎过来,笑道:“明珠贤弟,想煞愚兄了。”

    “本初兄怎会出现此处?”

    “昨日愚兄在回头笑酒楼遇到了孙坚孙文台,我们一见如故,从他嘴中,愚兄得知张大人身在曹府,文台告诉愚兄,贤弟自会救出张大人,让我在慈候,果然,贤弟将张大人送了出来。”

    “好了,什么也别了,张大人已经安然出城,张大人,你准备去哪里?”

    张见道:“老夫很清楚曹戒的为人,他表面上仁义慈善,暗地里肯定会派兵追杀,下之大,哪里才是老夫的避难之处呢?”

    “张大人,以本初看,你不妨再回宛城。”

    “对。”明珠道:“张大人,你刚从宛城出来,曾祖父万万想不到你会回宛城去。”

    “唉,话虽是如此,可万一走漏了风声,岂不害了宛城百姓,上次宛城百姓舍身相救的一幕幕还在眼前,真让老夫痛心啊,算了,老夫可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大人,此言差异,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名士,下百姓,谁不肯为你而死?如有需要,本初也愿献上生命。”

    “不可,袁公子,袁家世代为官,你前途无量,切莫和老夫混在一起。”

    “哈哈,张大人,你看本初像是怕死的人吗?”

    于燕将许昭拉到一边,指着明珠简单地将经过了一遍,许昭再傻,也知道自己以后不能轻易砸明珠的脑袋了。丁玉瑛道:“张大人,袁公子的对,最危险的地方也最安全,我们干脆再回宛城,我们盗窃传国玉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不能逃避太远。”

    在众饶劝下,张见只好答应。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