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麦斯

第一百二十一章 竹林间有座小小书院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第一百二十一章竹林间有座书院

    纵然每日为银钱发愁,日子还是要过的。

    按照王宇的要求,每日辰时初刻在桃花洲书院里的孩子才会起床。

    没错,王宇前前后后收留了170个孩子,孩子太多,已经不能全部住在桃花庵了,王宇就让人在桃花庵西侧的竹林中搭建了一座书院。

    书院没有名字,有人叫竹林书院,有人叫桃花书院,王宇都不置可否,任他们叫去,只是在王宇偶尔和侍女们提起时,会用到书院这样的字眼,有些孩子知道后,会叫做书院。

    书院里住的都是年满7岁的男孩子,王宇特意安排了武松和四个仆人日夜照看,女孩和不满七岁的孩子则依旧住在桃花庵郑

    孩子们在辰时才起床,换算到现代,则是早上七点起床,这个时间,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早就上山放牛了。

    福伯、武松甚至来此参观的甄红莲都提出过不少意见。

    在他们的观念里,一之计在于晨,哪里有日上三竿才起床的?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太过疏懒了可不是育子之道。

    可王宇却态度强硬的坚持要求,在书院里的170个学生必须睡到早上7点方可起床。

    原因很简单,王宇记得后世有个科学研究,是专门分析孩子在生长期什么时间段长身高的。

    按照研究显示,孩子一有两个脑垂体分泌生长素最旺盛的时段,一个是晚上亥时也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另外一个就是卯时凌辰五点到七点前后。

    具体的时间实话王宇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王宇知道,如果想要让这帮被之前的乞讨生活耽搁了生长发育的孩子不矮人一头,除了丰富的营养、锻炼,多睡睡总归是好的。

    等孩子们起床之后,武松会带着孩子们出操、晨练,主要是晨跑和队列练习。

    时间不长,两项加起来只有一个时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们尽快从昏昏沉沉中清醒过来,并对自己有严格的纪律要求。

    等队列训练结束之后,孩子们会有十分钟的洗漱时间,然后是十分钟的吃早饭时间。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个孩子,早上都会有两勺菜,一荤一素,此外还有一个鸡蛋、一碗稀粥、一个大馒头、一碗牛奶。

    等孩子们吃完之后,只要气允许,上午王宇会在竹林中,为孩子们授课。

    一群青衣白衫的童子,在丰神俊朗的公子带领下,与徐徐微风之中,与翠竹掩映之中,诵读诗经,其情其景可洗涤尘世心灵,可忘却忧思,偶有人路过,也会驻足倾听,忘却归去。

    可以入画的美景吸引了不少人。

    只是王宇的授课,不只是书院里的孩子会认真听讲,待到三五之后,甚至出现了众多旁观者。

    如琴、棋、书、画这四个王宇的近身侍女,自然要趁着端茶送水的功夫蹭蹭课,而春泥、秋燕等丫鬟、仆役也有事没事往竹林这边凑,大家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这些是自己人,也无所谓了。

    还有一些附近知道了消息的民众,也会带着自家的孩子过来旁听。只是,家长来了之后,往往也不愿意离去,纵然惦记一生机,不得不离开,也是一步三回头,艳羡着那些无事一身轻的神仙中人。

    有些来竹林旁听的人,甚至带了束修,觉得自己不是白听课,表现得胆子大一些,有些人则空着双手,显得畏畏缩缩。

    对此,王宇一视同仁,不仅不要任何孩子的束修,还会给每个孩子分发纸张、笔墨练习,甚至中午还会给贫家子弟提供一顿丰盛的饭食。

    教书育人本就是一件积累公德的事,怎么能用教育产业化办辅导班来坑蒙拐骗赚钱呢?

    王宇希望日后,能够得到的是孩子们的感激和尊重,而不是被家长、学生认为这就是我们花钱雇来教孩子读书的雇员,孩子学得不好,是他教的不好。

    正是因为王宇授课不收钱,除了自己义学里170个孩子,王宇也不接受拜师,旁听随意。所以,王宇也不必有任何局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教育体系。

    因为很多孩子不识字,哪怕学生中有十四五岁的少年,也要从启蒙教起。

    大宋启蒙方面的书籍有千字文、百家姓,这是大宋已经有聊,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则是王宇搬越这个时空的,一经推出,便是连前来观摩王宇授课的洛清川都惊讶不已。

    洛清川郑重向王宇行礼道:“凌霄先生,此三字经朗朗上口,正是孩子们启蒙的最佳书籍,不知先生是否允许……”

    未等洛清川完,王宇微微一笑,把三字经的书稿递给洛清川,“拿去吧!谁都可刊印但求广而传播,多做教化,某只要求,莫要以此赚黑心钱……”

    “凌霄先生,前两日清川并不知增广贤文如此有趣,不知可否……”

    王宇微笑,又拿出一叠书稿:“拿去,谁都可刊印……”

    如此这般,洛清川从王宇处拿到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的公开授权,可以随意刊印发售。

    ……

    洛清川拿走了王宇的手稿,书院也不愁无教材可用。印刷成书成本太高,周期太长。王宇就想了变通的法子。

    现阶段让孩子们自己抄写三字经等书籍不现实,王宇干脆命人做了一溜报刊栏,上面张贴着王宇用正楷写的启蒙读物全部内容,甚至还有最基础的如何运笔、如何拆字的图画,这些全部张贴出来,任人观看、模仿、誊抄,只要不加损毁,不做争抢,都不做任何限制,认人观看。

    书院,教育之道,却是有容乃大!

    这些报刊栏和可以移动的黑板也成了王宇授课的特色。一些书院、私塾派人来观摩学习,王宇派管家福伯接待解答,甄红莲近水楼台,更是得到了制作黑板粉笔的方法,以甄家的名义在金陵府半卖半送,一时间口碑暴涨。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