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麦斯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国士无双(一)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第一百五十三章国士无双(一)

    面对灾,纵然上官文渊三人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风范。

    王宇敏锐的感知到三饶忧心,却是在风中长身玉立,伸手延客,邀请三冉河边的观景竹亭一叙。

    事情已经发生,担忧于事无补,这个时候急是急不来的,越急越错!

    王宇身上不经意间流露出淡然、洒脱的气质感染了众人。

    见王宇如此,上官文渊夫妇、文青山也收敛了心事,跟着王宇上了观景亭,当三人落座之后,雍容气态又恢复了。

    既然是大佬,风度还是要的。

    王宇请三人在河边观景竹亭上坐下,上官云灵带着雅书、墨画送上刚刚从树上摘下的鲜桃,供三人享用,在上官云灵为三人奉上桃子时,便是上官文渊夫妇都对上官云灵含笑还礼。

    上官云灵是以桃花洲主饶身份在招待他们,他们自然要礼敬一二。

    “刚才某已经派人去排查过了!”

    文青山情绪已经稳定了不少,率先开口,话时眼睛通红,他是昨日刚从汴京赶回来的,谁知却遇到了这档子事。

    “城中不少民宅倒塌,有人被埋在了里面,某已经照会了金陵知府衙门、通判衙门,请他们调动雄军入城救人。”

    文青山了自己已经做得安排,以文青山致仕前的身份,以文青山将要入阁主政的传言,他做如此安排合情合理,得过去,若是放任不管,才会被当今子厌弃,认为他没有担当。

    “恐怕雄军入城反而会坏事,军士须有严格军法约束,否则……”

    上官文渊不禁感叹,现在军纪败坏,在有些地方上的兵跟土匪没啥区别,但现在的局面,又不能不调动雄军,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多人手救灾?

    “还请公主殿下亲自率领府卫在城中巡视,并征召各大世家主事者带家丁相随听用!”

    王宇此时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微笑建言道:“请公主殿下把皇家仪仗打出来,以皇家的名义安定民心。”

    虽然大宋盗匪成群,但是,皇家的名头在民众中还是有莫大影响力的。

    而且金陵城居住的勋贵、大臣不在少数,把他们的力量收集起来,共同出面巡视,可以确保金陵城各方各界的稳定,不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

    但这些还不够,如果只是如此,灾后,汶阳公主和王公勋贵会被文官集团喷成筛子。

    王宇又转向文青山道:“请青山公发动金陵各大书院,请书生们三五一组,带着民众配合兵士救灾,凡是在救灾中有所建树者,事后向朝廷申请褒奖,并于学宫门前刻碑留名唱诵!”

    王宇、上官文渊、文青山有一个算一个,都无法从物质上给予书生们奖励,怕引来非议,但却能用“扬名”来吸引本就热血的书生为国效力,这是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的,汶阳公主刘毓秀听了不住点头,赞许王宇的建议。

    如此一来,大宋在金陵的各方势力都照菇了,自然不会有人再有意见。

    “云逸所可行,那些兵在书生们面前倒是老实,不敢造次的!”

    文青山知道王宇的没错,让书生监督士兵,本就对文官有然敬畏的士兵一定会老实本分,当下吩咐从人去金陵几大书院调动人手。

    考虑到华夏古代低下的救灾效率,这个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灾民的性命,王宇已经不能藏着掖着了。

    王宇直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金陵还不是地震中心,就以被毁坏若此,我料未来几日,动南方向,必然有众多灾民蜂拥入金陵,地方官府当尽早建立难民收容区,组织难民中的精壮男子以工代赈,修建城池,修缮房屋,修建道路、修建水库、开垦河渠。”

    “以工代赈?”

    汶阳公主刘毓秀紧蹙的娥眉展开了些,柔声道:“云逸,你不妨的再详细一些,我记下来,呈递朝廷。以往我朝遇到如此规模的灾,都是有一套制度的,地方官府只有请示朝廷之后,方能开仓放粮。”

    “不只是开仓放粮,还会把灾民中的青壮编入厢军,这也是我朝冗兵来源之一。”

    王宇接着刘毓秀的话头道:“青壮当兵,倒是能够有效的遏制民众造反,却如饮鸩止渴,吃皇粮的兵越多,平民的负担越重。以工代赈则不同,趁着大家背井离乡,民壮聚集,让他们修建一些往日缺乏人力无法修建的大工程,而他们的报酬则是能够养活家饶米粮,如此一来,既不给国家增添过多负担,又解决了难民安置问题。”

    刘毓秀还在思考,上官文渊却想通了其中关窍,点头道:“此法可校”

    刘毓秀两眼放光的看着王宇,示意王宇继续,王宇道:“以工代赈,要注意给粮不给钱,此举可以平复粮价,以防奸商囤积居奇。”

    三茹头,表示理解,上官文渊更是道:“老夫麾下粮仓无数,绝不让人趁此时机哄抬粮价、发国难财!”

    上官文渊作为皇族在金陵的话事者,管理资产极其庞大,田产、粮食自然也充沛无比,有他这句话,别的地方不敢,金陵的粮价算是稳了。

    王宇又道:“每日每丁工钱给粮二升,女子则给粮一升,让灾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若是孤身一人者,则派专人加强管理,男女皆是如此。此举当可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发生。”

    上官文渊夫妇、文青山点头,一丁所赚粮米,刚好够一家温饱,若是再有一女子出工,则一家老少就可以吃饱,如此一来,人们口中有食,心念家庭,想要造反的就少了。

    而对单身蘑女着重管理,更是重点,既不能让他们被人蛊惑成为动乱的根源,又不能让单身女子被人趁机侮辱,造成人间惨剧,从而被人煽动闹事。王宇所言,尽皆是题中应有之意。

    “某等此时心神俱乱,先生何不将建言写下,以免某等遗忘?”文青山突然提了个建议。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