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照顾生意的人情,都得记下来,以后是要还的。

    大娘子想教姜棠做生意,露竹就尽心尽力教,反正姜棠刚还小,慢慢学就是了。露竹也是跟着陆锦瑶几年才能独当一面,姜棠长得好看,若没有厉害的本事,迟早被人欺负了去。

    姜棠点点头,“还是芋泥糕和红薯糕卖的最多。它们价钱便宜,尝尝鲜也花不了多少银子,若是好吃会再来买,还得半个多时辰。”

    这两样虽然便宜,但有四成利润,和四五十文一斤的点心净利润差不多

    露竹有些疑惑,“什么半个多时辰。”

    姜棠道:“等生意彻底好起来。”

    因为只有这两天送粽子。虽然买过五两银子只比半两银子多赠两个粽子,但是多赠的是咸粽。

    咸鸭蛋黄粽子和咸肉粽,姜棠虽然没做过生意,但也知道卖吃食最重要的是味道,所以粽子的料放得足。

    粽子露竹她们也尝过,都可喜欢了。

    不喜欢吃咸粽子的怎么都不爱吃,但喜欢的尝过之后会觉得很好吃。

    点心日后还能花钱买,粽子就不行了。

    况且点心好吃必会回购。

    锦棠居的客人不少,多数还在观望,看见有人买了千层,便想着买一点尝尝。

    要不了一斤的就要半斤,称重收钱时多少给抹点零头,不管拿没拿到粽子的,都是一脸喜意。

    做生意就是要大方,不能小气。

    人来人往,人挤着人,过了两刻钟多,铺子里的人才慢慢少了。

    掌柜的一边理账一边看剩下的点心,将近半个时辰,一共卖出了近四十斤的芋泥糕,红薯糕二十多斤,其他的少,加起来还不够五十斤。

    就在露竹想要出去看看的时候,淮阳侯府的管事又来了。

    他长得胖,姜棠看一眼就记住了。

    “掌柜的,能分开买不。”

    管事笑起来眯着眼睛,像弥勒佛一样,一脸和善。

    但人不可貌相,看着和善,能成为一府管事,绝对不是什么善茬。

    掌柜的笑着道:“分开买行是行,不过得提前跟你说好了。赠的这个粽子啊,买够半两赠的是蜜枣豆沙的,买够五两多赠的两个是咸鸭蛋黄和咸肉的,四种口味一样一个。您想要什么点心,这就给您装。”

    味道还不一样,哪儿有这么做生意的,真奸。

    “……那算了,就三斤抹茶味的千层,三斤抹茶的蛋糕,别的看着装点,给我凑够五两银子。”管事心里还有点憋屈,做生意的就是心精,还寻思着能钻空子占便宜呢。

    “好嘞客官您稍等!”

    自打淮阳府的管事一回来,客人渐渐多了。

    买什么的都有,大多数会咬咬牙凑够半两银子。

    半两银子可不少,是姜棠半个月的月钱。

    她和露竹在铺子盯着,陆锦瑶有孕,受不了疲累,早早就回去了。

    姜棠跟着露竹待了一个多时辰,也回去了。出来一趟不是白出来的,学了不少东西。

    *

    露竹是天黑透了才回来,点心铺子关门晚,再加上理账盘点,收拾东西,一耽搁天都黑了。

    回来之后露竹连口水都没顾得喝上,直接去了正屋。

    陆锦瑶坐在灯下看书,就是在等着露竹呢,瞧露竹眼中的喜意都要溢出来了,便能猜到生意不错。

    露竹把脸上表情收了收,道:“大娘子,这是账本。”

    点心半斤八两买的人都有,小账来不及记,只要大账对的上就行。

    她把账本递给陆锦瑶,“今儿总共卖了一百三十五斤的芋头糕和红薯糕,抹茶味的千层和蛋糕卖了七十三斤……”

    陆锦瑶一边听一边看,原味和芋泥口味的千层分别是十斤、十五斤,这两种口味的蛋糕分别卖了八斤、十三斤。

    御朝人爱饮茶,点心的味道好,抹茶口味的卖得是最好的。

    总的流水是四十二两九百二十文钱。

    按三成利算的话,今儿赚了近十三两银子。

    一点都不少,陆锦瑶的嫁妆铺子里赚的最多的每月也就六十多两,看来还是做吃的最赚钱。

    但今儿还送了粽子,抛去这个,也就十两银子的利润。

    这不是她一人的铺子,还有顾见山的一部分。

    陆锦瑶知道开业当天生意最好,后头生意慢慢就冷清下来,估摸着还得往下降降,把成本收回来得些时日。

    但其实已经出乎陆锦瑶的预料了。

    露竹道:“今儿有一个称点心的帮工把点心打翻,是两斤芋泥糕。大娘子,这……”

    陆锦瑶道:“赏是赏罚是罚,谁弄掉的就从谁的月银里扣。”

    露竹:“是。”

    陆锦瑶:“点心师傅也是一样,做事小心些。”

    露竹:“是……今儿还剩了几块点心,但没生意了。奴婢不知别人家的点心铺子是怎么着的,但放到明儿应该坏不了。”

    露竹的意思是,明儿继续卖好了。

    陆锦瑶脸上有片刻迟疑,就算明儿再拿出去卖,也没人看得出来。放了一个晚上而已,别的点心铺子剩下的点心总不会全带回去自己吃。

    点心价钱并不便宜,给铺子里的点心师傅……剩一两块还行,若赶上下雨剩的多了,或者点心师傅故意多做怎么办。

    陆锦瑶道:“把姜棠叫来。”

    姜棠心思活络,她兴许能想出办法来。

    等姜棠进屋,陆锦瑶就让姜棠坐下。

    姜棠虽没上回坐的局促,但仍是小心翼翼的。

    陆锦瑶忍俊不禁,心想怎么坐就怎么坐吧。

    “你看看点心铺子的账本,你心里也有个数,等三年后方子续约,要多少银子合适。”

    趁着姜棠看账本的功夫,陆锦瑶说道:“铺子生意不错,就是白日做的点心卖不完。按理说过夜的点心不该第二日再卖,但只放一夜,若是尝着味道没变……”

    这不是小事,做吃食最重要的就是味道,隔夜的点心绝对不能卖。

    若是实在心疼,可以降价。

    姜棠道:“大娘子,过夜的点心可以卖,但不能按照原来的价钱卖。”

    姜棠一说,陆锦瑶就明白了。

    看剩的少了,把点心挑出来放到一堆,按原来价钱的一半或是更低,那些想吃贵点心却舍不得银子的就会来买。

    姜棠:“还有做点心切出来的边角料,也可包在一起便宜卖。”

    为了让点心摆出来好看,小蛋糕都是切成四方的块,旁边棱棱角角都不要了。

    陆锦瑶笑着点了点头,是她想窄了。

    从正屋出去,姜棠还想着账本上看到的银子。

    看别人做生意赚钱,尤其用的还是自己的方子,会忍不住想若是自己开铺子应该也会赚不少钱。

    但是,开铺子也花银子,光是里头的琉璃柜台,请的点心师傅和帮工,就是姜棠承受不起的。

    为了新鲜的牛乳陆锦瑶会寻最好的乳源,鸡蛋、面粉都得找人,要是她自己做生意,估计每天只能睡两个时辰。

    还是卖方子省心,一劳永逸,更不用她去铺子里做。

    她跟着露竹学做生意,等以后攒下买宅子的钱,做个小本生意,就不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懂了。

    第二天就是端午节。

    姜棠没去铺子,不过露竹去了。

    今儿丫鬟们起的都特别早。

    这回姜棠记得,端午节发节礼。

    怀兮一大早就出门采买去了,宴几堂的丫鬟们都在院子里等着。

    和月钱不同,节礼不管是几等丫鬟都是一样的。

    两斤猪肉、两斤糯米、半两银子。

    从早晨到现在,这群丫鬟的心就没安下来。

    陆英一直往院门口看,“怀兮姐姐怎么还没回来,是不是路上有事耽搁了。”

    佩兰道:“再等等,中午咱们也能吃上肉了。”

    逢年过节,除了有节礼,丫鬟们中午的饭食也比平日好,三道菜,两荤一素。

    以前都是赵大娘做,今儿是姜棠做。

    佩兰可不想吃那种花里胡哨的菜肴,她想吃大口的肉,全是肉的最好。

    最好是红烧肉,烧肘子,连骨头都不要有。

    姜棠捏了捏佩兰的脸,这还是她卖小吃之后呢,佩兰就没断过夜里的小吃。

    姜棠隔两天卖一回,宴几堂的丫鬟,就数佩兰买的次数最多。

    反正佩兰就是嘴馋,若不是发的节礼想带给爹娘,那两斤五花肉也想托姜棠给炖了。

    过了半个时辰,怀兮才回来,后面跟着一个小厮,叫林啸,是宴几堂的小厮。

    负责把东西送过来。

    节礼不仅丫鬟有,前院的小厮们也有。

    怀兮回来了,高嬷嬷从书房拿了账本出来,和发月钱一样,谁领了东西就按个手印。

    看见高嬷嬷出来,丫鬟们自发地排好了队。

    姜棠站在陆英后面,来这儿这么多天,对陆英她们了解更深。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