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棠做小本生意,不想把自己的生意掺和到别人的家事里。最好的法子就是给的少,让许家人自己都不乐意干。

    “不成!一天八文钱,家里几个孩子不用你照顾?谁管他们吃饭!”

    王氏一脸隐忍,只能眼含歉意地看着姜棠,无论她说什么,许家老太太都不愿意,最后被她婆婆带走了。

    姜棠没那个闲心管别人的家事,等人走后,又接待了两家客人。

    生意的事也差不多定下来了。

    选的陈家。

    但对王氏,她没把话说死,只说有生意来了会想着大家,不同家里是不同的话术,这种事,是没人会凑在一块儿把家里怎么赚钱怎么分成告诉别人的。

    不过到了傍晚,姜棠听见雨声里夹杂着几声敲门声。

    她过去开门,是下午来过的王氏。

    王氏眼睛红肿,后头站着一个汉子,男人老实巴交地站着,一手领着一个女娃。

    王氏手上拉扯着一个孩子,背上还背着一个,她哽咽道:“姜姑娘,我自己能做主,一天八文钱,我能干。”

    王氏的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瘦。

    站着的是三个女儿,背着的是儿子,相比于姜棠看见的她的两个侄子,瘦得多。

    姜棠让了半步道:“你带着小的进来,其他人在门口等着。”

    入夜了,姜棠不敢把人全放进来。

    王氏吸吸鼻子,背着小儿子进门。进屋之后姜棠给她倒了杯热水,“先喝点热水。”

    王氏把孩子放怀里,屁股只坐了半个。

    这让姜棠想起了以前的自己,她最开始坐在陆锦瑶面前,也只敢坐半个屁股。

    但现在不是同情心泛滥的时候,该怎么来还怎么来。

    王氏磕磕巴巴道:“我现在能做主了,打算把两个侄子送回老家。我家就我男人一个赚钱,以前家里两个老人在老家,前几年搬过来,说是一块儿享清福……”

    如果说刘大娘是懂事明理的婆婆,那许家的就是个恶毒老太太,专门盯着大儿子一家吸血。

    王氏三个女儿,儿子才一岁多,以前老人家对孙女不好,把孙子接过来住,还能解释为老人家想要孙子,不喜欢孙女,可生了儿子之后仍然偏疼她侄子。

    现在连赚钱都要管。

    王氏看刘家日子好起来,心里疼的难受。

    她的孩子她疼,她和夫君商量了,过阵子把两个侄子送回去,婆婆要是舍不得,就把两个老的一块儿送走。

    孝顺是孝顺,但不能苦着她的孩子。

    本来她夫君不乐意,王氏拿和离逼的。

    她夫君是疼孩子的,就是太过愚孝。

    王氏绣帕子的钱都自己攒着,还有一部分俸禄,大不了她和离之后出去租房子住。

    “姜姑娘,一天八文钱,卯时起,亥时归,我愿意做。”王氏语气诚恳,不像作假,但姜棠已经找了人了。

    做生意就是这样,赚钱你不来,有的是人做。

    姜棠:“说实话,我不乐意请嫂子做工。”

    王氏脸色一变,“姜姑娘,我一天少钱也成的……”

    女子不容易找活干,要么去酒楼刷碗,一天赚的比这还少。

    王氏现在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根本容不下别的。

    姜棠:“嫂子听我说完,我做的是吃食生意,不仅苦还累,嫂子孩子多,你婆婆不管带,家里还不安宁,容易影响到生意。做生意是想赚钱的,总不能因为你的家事耽误我的生意。”

    王氏张着嘴,却说不出反驳的话。

    姜棠做出一个送客的手势,“嫂子先处理自己的家事,这边有别的生意了再说。都是街坊邻居,什么事都好商量。”

    王氏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谢谢姜妹子。”

    姜棠把人送出去,乌金和点金跟着她送人,两只小狗盯着一家六口,人走了才放松警惕,但一有声音就把耳朵竖起来。

    外头冷,姜棠舍不得让两个小家伙睡外头,就在屋里给他们找了个毯子。

    于她而言,王氏的确可怜,有四个孩子养,都很瘦弱。可家事哪里是那么容易就断干净的,姜棠想帮,但有心无力。

    若是等许家家事处理干净,她可以让王氏跟着做生意,现在还是别了。

    人还没送走,结果家里又欢天喜地和好了,到时候她的方子还是不是她都不知道。

    热干面的生意姜棠给了陈家。

    就是顾见山介绍的那个陈家,陈家娘子自己找上门的,分成和刘家的一样。等明儿去铁匠铺子那儿订个锅,买好东西,过两天就能去码头那边摆摊了。

    姜棠想,并非所有人家都如刘家一般,以后想做生意,得托相熟之人介绍,哪怕远点也成。也得小心背后之人捅刀子,小心谨慎,方子是最重要的,捏紧才好。

    做馄饨调馅儿姜棠一个人忙不过来,但热干面的酱汁她可以自己弄。

    提前一晚上弄好,然后给送到陈家去。

    一条巷子,陈家是第二家跟着姜棠做生意的。

    九月二十四,一大早就推着跟刘家一样的推车,去码头摆摊卖热干面去了。

    陈家娘子就在码头摆摊,这里摊贩多,热干面的生意还不错,从早上卖到了中午,客人都说好吃。

    码头比街上还热闹,开来往往的商船靠着码头卸货,还有往来的客船。

    客船上都是到京的游客,

    陈家娘子远远看见一人,长身玉立,从客船上下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丫鬟。

    一行人卸了一车东西,然后才坐马车往城内赶。

    陈家娘子摇了摇头,这里贵公子多的是,她还是老老实实摆摊卖面吧。

    她夫君说,姜家的姑娘是他上峰的亲戚,要多加照看,现在看来不是她照顾人家,反而是姜姑娘照顾他们。

    另一边,一顶马车往城内走。陈家娘子看过就忘的公子正是从滇南回来的顾见舟。

    六月十六离开,九月二十四才回来。

    走了三月有余。

    第70章 独自生活的第八天

    永宁侯府几日前就收到了顾见舟写的信, 这几日马车都在码头等着。

    就是顾见舟去时走得陆路,回来时竟然走了水路。

    让郑氏担心了数日。

    因为水路不安全,赶上暴雨天, 翻船都是可能的,人掉进江里, 又是这么冷的天,很难生活。但相比于坐马车翻山越岭, 走水路明显要快得多,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坐马车要近十日的路程, 水路三日也就到了。

    郑氏带着一家人来正门门口等着,右边是长媳韩氏, 左边是翘首以盼的陆锦瑶。除了去上职的男人们和去书院念书的顾见轩顾宁远不在,一家人都在等着。

    陆锦瑶今儿还涂了胭脂和口脂,头发也梳了一个和往常不一样的发髻, 一身明艳又好看。

    她早早就换上了秋装, 因为肚子大显得有几分臃肿,身后是怀兮月云两个丫鬟, 比任何人都要警醒。

    郑氏本来说让陆锦瑶在宴几堂等着, 顾见舟回来了直接过去,但陆锦瑶想早点见到顾见舟。

    一别三个月,有太多太多的事顾见舟没参与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会动了,有时夜里腿会抽筋, 肚子也越来越沉……她头一次有孕, 有时看着高高的肚子也会害怕, 有时孩子长时间不动她都会心惊胆战。

    有时陆锦瑶也会想, 若是顾见舟在就好了。

    现在好了,人终于回来了。

    今儿天气极好,万里无云,也没风,阳光打在身上暖融融的,站在外头一点都不冷。

    陆锦瑶的视线一直在巷口,大约等了半刻钟,才听见哒哒的马蹄声。

    两辆马车慢悠悠驶过来,看着也不慢,好像是到巷口才减缓了速度。

    等马车停下,车夫还没往下搬踩凳,顾见舟就已经掀开车帘从车上跳下来了。

    仅三月不见,郑氏就觉得顾见舟变了许多,更沉稳了,像及冠的人,更像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在滇南待了三个月,人黑了也结实了,好像还长高了些许,身姿看着分在挺拔。

    顾见舟第一眼看的就是陆锦瑶,定定地看了一会儿才晃过神,跪下冲着郑氏磕头叩首,“儿子不孝,如今才回来。”

    郑氏赶紧扶顾见舟起来,“回来就好,进去说话。”

    可算回来了,看着是没以前养尊处优好看,但男子多历练,也是应该的。想顾见水回来的时候人胖了一圈,顾见舟虽然瘦了,但气质与以往不同。

    见顾见舟又看了眼陆锦瑶,郑氏哪儿还不明白他是什么心思,“你先回去梳洗一番,中午家宴,再带着你媳妇过来。”

    顾见舟过去扶着陆锦瑶,夫妻俩对着郑氏点头行礼之后,这才相携往宴几堂走。

    从正门到宴几堂,要经过前院的花厅,走半刻钟还多。

    顾见舟握着陆锦瑶的手,心里又是酸又是胀,“你有身孕,在宴几堂等着我就好了,我不会在这边耽误太久,你看你手都是凉的。”

    陆锦瑶心想,哪里是她手凉,分明是顾见舟手太热了,也就三个月没见,他手心里就多了好几个茧子。

    硬的硌人。

    顾见舟也发现了,陆锦瑶的手是软的,可想松开他又舍不得,但自己的手现在又硬又丑,“我……”

    陆锦瑶紧紧握住互顾见舟的手,小心地往前走,“这两天一下子就冷了,你走水路回来的,冷不冷……给我暖暖手。”

    这回顾见舟握的更紧了,温笑着摇摇头,“我不冷。”

    他一想马上就回来了,心里就满是雀跃,恨不得一下子就回来,“我给你带了许多东西,这边客船的老板说船上鱼龙混杂,没准有扒手,我就买了不少当地的特产。不全是菌菇,还有月饼和鲜花饼……各种各样的吃的。”

    顾见舟觉得陆锦瑶一定会喜欢鲜花饼的。

    陆锦瑶回回给顾见舟写信都寄钱,顾见舟往回寄了三次菌菇。

    剩下的银钱顾见舟就贴身放着,在船上也不怎么敢睡觉,一路妥帖带回来的。

    至于为何走水路,不仅仅因为水路快,还有一层原因,从滇南通往省城有条新修的河道,顾见舟坐船过来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