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修不是个家务废,他比大多数男的强多了,家务样样都会做。没看周鹏飞对许兰兰迷恋到这份上了,但是他也不会动手做一做家里的家务。

    韩修干活的质量还不错,但他是个慢性子,做事情都是慢腾腾,精益求精的,你就不要要求他有速度了。

    窗户按好了,就该刷墙了。用冷水将熟石膏搅成糊状,用推子糊上去。

    接连三天的午饭都是包子就凉白开,第三天下午两栋房子的内部墙刷好了。

    将房子打扫一遍,再拖两遍地,窗户打开通风,炎热的九月新刷上去的石灰干得特别快。

    等墙全部干了后,去煤站花了三块钱买了两百块的小煤,在房子里点了四个火盆,去去室内的潮气阴气。

    两栋房子用火盆轰烤了两天,用了大半的煤球。

    房子烘好后,韩修走进去,突然说道:“屋里还真没有之前那么冷了。”

    蒋乔看着两人的劳动成果,满意说道:“今天给房子消毒一遍,家具就可以搬进来了。”

    韩修去过大会堂、京市饭店、百货大楼、莫斯科餐厅这些装潢精致的地方,对眼前地面墙面凹凸不平的粗糙装修,显然很不满意。

    他微微皱着眉,郁闷说道:“我觉得这房子配不上我的家具,典雅的四合院才是最合适放那些精雕细琢老家具的地方。”

    蒋乔有些惊讶看了他一眼,韩修这高级的审美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她想了一下,说道:“你不想糟蹋了好东西,这好办啊,我们将大院里现在用的床桌椅板凳搬过来,将古旧的家具放在家里用,不就成了嘛。”

    韩修一拍手,高兴说道:“好办法!要是将那些精美的红木家具放在这里用,怎么看都是暴殄天物,放在家里用还好点。”

    用铜壶给屋子洒上消毒水,门窗紧闭,时间还早,但也没有什么事可干,就拿着借来的条凳回大院去,条凳已经清洗干净了,就拿去后勤处还了。

    迎面走来的家属疑惑看着蒋乔和韩修,不解问道:“蒋乔、韩修你们怎么不去上班啊,今天不是周一啊?”

    韩修笑笑说道:“婶子,我们将工作辞了,以后不去上班了。”

    这位婶子笑道:“辞了好啊,这两年的高考你们都没考,你看看大院里多少人考上了大学。你们不上班了,正好在家复习一年,去参加明年的高考。你们年纪也不大,多考几次就不信考不上。红日妈妈都快三十岁了,人家都考上了。”

    韩修笑着含糊道:“婶子说的对。”

    这位家属靠近蒋乔两步,小声说道:“你们不上班了,那工作岗位就不要了?”

    蒋乔淡淡说道:“我妈找了人顶了。”

    这位家属一脸可惜说道:“要是你妈跟我说就好了,我外甥女刚从下乡的地方回来,正缺份工作呢。”

    返程的政策越来宽松,今年又有不少知识青年以考试的由头,直接从乡下回来了,考完了高考都没有回去,直接赖着不走了。

    两人回到家时,见院门敞开着,都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和韩修对视一眼,蒋乔快步走了进去,看见几个穿着军装的人在沙发那边捣鼓着什么,蒋维均抱手站在一边。

    韩修先问了好,然后再问道:“叔,这是干什么呢?”

    蒋维均笑道:“通讯连来给家里装电话。你们两个去切个西瓜,倒几杯水出来。”

    蒋维均一个小小的师长,在藏龙卧虎的首都不算什么,要是在别的地方,按他的级别,通讯电话早就给装了。

    电话弄好后,水也喝了,吃瓜也吃了,蒋维均才带着人离开。

    第196章

    韩修几天没睡午觉了,回屋补觉,睡了一觉后,起来帮忙做晚饭。

    大热天的,苦夏做大餐也吃不下,蒋乔就做了一盆鸡丝凉拌面。白白细细的鸡肉,翠绿的黄瓜丝,红红的萝卜丝,再洒上油炸花生米、熟芝麻、葱末、香油搅拌开,味道清爽开胃。

    新安装上的电话机铃铃作响,蒋乔眼神示意韩修去接。

    韩修跑过去接起来,先喂了一声,然后坐了下来,说道:“爸,你怎么知道蒋乔家里装电话了。”

    那边韩从文说道:“你蒋叔叔打电话告诉我的。”

    韩修“哦”了声,问道:“通知书还没有到呢,你还有什么事吗?没有的话我挂了。”韩修以为韩从文打电话时来问录取通知书的事。

    韩从文缓和一下语气说道:“听说,你花了差不多两千块钱去买了几件旧家具,还准备拿着一万块钱再去淘旧家具回来。”

    韩从文从李红英那里知道韩修的败家行径,差点一口气没顺过来,心梗了好几天。他省吃俭用了这么些年,才给韩修攒下了三万不到的家底。

    韩修一下子就把一万多给花出去了,去买一堆没用的二手家具,再宠孩子也不能这么宠啊。要是多来几次,将家底花光了,以后怎么养老婆孩子?

    韩从文见过不少没落家族的子弟,即使毫无谋生手段,靠着祖上的积累,变卖家产,日子过得也不错,结婚生子一个也没落下,也能养的起一大家子。

    说句不好听的,韩从文认为韩修跟他们没有什么区别,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养家了。

    韩从文都给韩修攒下了下一代的本,结果晴天霹雳突然发现韩修花钱那叫一个大手大脚,千金散尽也要买喜爱之物。

    那他攒下的本岂不是不够,所以韩从文这几天心里一直明朗不起来,犹豫了几天,才决定打电话过来,规劝一下韩修。

    韩修晃着脚,跟韩从文分享着喜悦说道:“是啊,爸爸,那些家具可好看了。等你回来,你看过后,一定会惊叹的。对了,你不用给我钱了,一万块钱应该够我将中意的家具全部买回来了。你可以给我买个四合院,给我放那些家具。”

    韩从文直接无语凝噎,良久之后,他语气艰难说道:“年年,你不觉得你花钱有点多吗?”

    韩修点头说道:“是有点多没错了,可是留着那么多钱干什么用?爸爸你的工资最低,连你都花不完一个月的工资,所以说,家里永远不会缺钱花的,根本不需要攒钱。我就喜欢好看的东西,爸爸你就不能支持我吗?”

    韩修停了一下接着说道:“那些古典家具可以四个形容,就是正统高级。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九种红木,花梨成材要100年以上,酸枝成材要300到500年,檀香紫檀成材要800年以上,我在十六岁半的小小年纪好不容易碰上成材的红木,当然不能留下遗憾了,得赶紧将现有的买下来,我可没个几百年好活的。最顶级的木王檀香紫檀我还没有买到呢。”

    韩从文说不出什么话来了,最后心塞说道:“买吧,没有下一次了,还有记住别想从我手里拿钱去买什么破烂。”

    说完,韩从文直接挂了电话,韩修嘟哝说道:“那不就破烂,那叫艺术。”

    韩修说的话蒋乔一字不落听见了,她微微感叹道:“韩修,想不到你这么伶牙俐齿。”

    韩修挑眉得意说道:“我每天三遍的牙不是白刷的。”

    给点阳光就灿烂,蒋乔暗暗翻了个白眼。

    家长里短流传的速度有多快呢,宋舒敏下班回来,一进大院门,就被人围住了。

    “小宋,你要找人顶班,怎么不跟我说说呢。”

    “嫂子,我们还是同一个大院里的人呢,怎么能便宜了外人呢,我们又不是不给钱。”

    这二十几年来,你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更不说一份铁饭碗了。将工作卖了的人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宋医生,听说蒋乔和韩修要高考,好好的工作他们不要,去高考,能考上吗?我可记得他们初中两年考试全是鸭蛋。”

    “就是,嫂子啊,也不是谁都有那个本事考上大学的,大院里大把人都考不上,他们读书时的成绩可都比蒋乔和韩修好。”

    宋舒敏皮笑肉不笑说道:“多谢你们的关心了,考不上也不要紧,家里养他们啊。你们就别说我了,嫂子,要是你们家的孩子今年还考不上大学,你们不还不是得继续养他们。我家孩子好歹还挣了三年的工资呢。”

    说完,宋舒敏直接扭头过去,对着问工作的家属笑着说道:“蒋乔和韩修的工作还是我医院的同事帮的忙,这人情我总得还回去。”

    当初蒋乔和韩修不服从分配的事,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宋舒敏这一解释,为孩子们的工作发愁的家属们心里的那一点不满就散了。

    宋舒敏边坐下边说道:“真希望通知书快点下来,可不想再听风凉话了。”

    韩修将脆爽的黄瓜丝咬得咯吱响,咽下去后,愧疚说道:“姨,别气。都怪我和蒋乔以前不争气。”

    宋舒敏嗔道:“关你和乔乔什么事呀,是她们太嘴碎了。”

    蒋维均安慰说道:“现在教育风气好了,回到以前尊师重道的时候了,年年和乔乔正遇上好时候,以后留学校当个教授也不错。”

    他大哥以前不是一直自傲是个大学老师嘛,看不上他一个当兵的粗人,要是她闺女当上了教授,啧啧,他大哥的脸色一定很精彩,蒋维均美滋滋的想着。

    韩修顺着想了一下,说道:“大学教授好像也不错。”

    宋舒敏看着蒋乔,问道:“年年觉得不错,闺女你觉得怎么样?”

    蒋乔点头说道:“好啊,我以后就当大学教授好了。”

    进科研机构比进公司好,至少每年有寒暑假,工作可以按着自己的计划来,自己决定。

    蒋维均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蒋乔真的会听从他的建议,他一脸喜色道:“大学教授好啊,这份工作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假期,不用上夜班,还受人尊敬。”

    宋舒敏有些迟疑问道:“闺女,你想好了,不用听你爸的意见。”

    蒋乔温声说道:“我以前就想好了,只不过没有告诉你,怕你们担心。对了,爸爸,奶奶打电话说什么了?”

    蒋维均说道:“说你二表姐怀孕了,还有你大伯回去学校的事不成。”

    大学开始正常教学了,一大批的老师恢复了教职,蒋儒均当然不想继续当工人。可他是按正常的调动程序调动工作的,教学水平也不怎么样,申请回去教书,根本没通过。

    京市硬木家具厂位于永定门外,骑车过去太远了,蒋乔和韩修直接坐公交去。

    到了后,蒋乔跟厂门前的门卫说明来意,门卫跑去里面喊人。

    一个穿着深黑色工装的壮实中年男人走了出来,韩修将邀请信递给他。

    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两人好几眼,看了信笑道:“可算有人来了,你们跟我进来吧,我姓黄,你们叫我黄师傅就成,两位怎么称呼?”

    蒋乔说道:“我姓蒋,他姓韩。”

    黄师傅领着蒋乔和韩修进去,边走边说道:“我们这里都是好东西啊,收藏了30多年的珍品,价格平常便宜,一对黄花梨圈椅,只卖10块钱,柜子、桌子这些大点的家具,也不贵,就买几十块钱,待会两位同志可以买多点。”

    蒋乔以为这儿的价格跟信托行差不多,没有想到这么便宜,感觉买亏了。

    韩修语气欢快说道:“好啊,要是有好的,我就多买几件。”

    黄师傅连忙说道:“这里面都是好东西,只不过现在住房实在是太紧张了,这些厚重的家具根本没人买,买回去后摆都摆不开。”

    蒋乔看出来了,硬木家具的生意确实萧条,厂房安安静静的,一点工作的噪音都没有,既没有车来,也没有人来。

    三人来到一件巨大的库房前,黄师傅解下裤腰上的钥匙,将大铁门推开,说道:“你们先挑着,我去叫人来帮忙搬东西。”叫来一大帮人,他们总不会好意思一件都不买吧。

    韩修边走边不断发出惊叹,激动说道:“奶奶说有上万件,还真有呢。”

    望不到头的库房里堆满了古旧家具,黄花梨紫檀架子床就有二三十架,桌椅板凳不计其数,牙板、腿等家具残件堆积如山。

    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明清家具在国内并未被人们看作是古玩或艺术品。在这一段时间,国内的硬木家具市场几乎等于无,信托行、硬木家具厂收上来的古旧硬木家具无人问津、越积越多。

    蒋乔跨过地上的一根脱落的桌腿,说道:“小心点,看路。东西是多,但好多都是残破的,得把好的挑出来。”

    韩修抿唇说道:“三十年的藏品,也在这里面?”

    黄师傅带着七个厂里的工人进来,笑道:“当然不在这,这里的东西更便宜些,隔壁还有个小库房,藏品都在里面,你们要买哪一些?”

    第197章

    厂里写了不知道多少封邀请信给买得起的人。工资补发了,工作恢复了,房子归还了没错,可正式的定性文件还没有下来呢,大多数人都提心吊胆的。

    这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生怕惹上麻烦,也不敢买,来看看都不敢。蒋乔和韩修是来的第一人、第二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