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爱由性生
    许家宋家便派些人去切磋,两方以武会友,竟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半月不到,五大名门撤出寄情岛,同时,中原传出小道消息,说是有人亲眼看见江明瞳从一片林间挖出《明鉴兵谱》。

    若有些门路,便可知晓内情:江明瞳去寻宝时,早已被五大名门的人盯上,足有十来双眼睛,齐齐见证了那一幕。江明瞳还没翻开书页,便已闹出一场混战,抢来抢去,《明鉴兵谱》被撕成两半,分别被江明瞳和武当带走。经武当老祖鉴定,此书九成是真。

    一场暗斗就此展开,江明瞳很快便成为众矢之的,黑市的悬赏迅速叠加到上万两黄金。

    江明瞳毕竟不是中原人,势单力孤,很快就陷入了恶战,被接连不断的陷阱和围追堵截弄得不胜其烦。到后来,越来越多三教九流的人参与,比起白道门派自矜身份,这些人更加狠辣且不择手段,很快就把江明瞳弄得灰头土脸。

    许亦涵默默补了一刀,趁着他未与江家前去接应的人会合,斥重金向最好的杀手组织下单,暗中取了他的性命。

    这些事,许亦涵自然不让宋云寒知道,连北星那里,也特意去信,让他好好跟媳妇过日子,不要再过问江湖事。他连夜去将许亦涵藏好的《明鉴兵谱》挖出来,即刻仿制一份掐头去尾中间缺漏字句的,留待江明瞳去拿,正赶上五大名门得了许亦涵的信,派人去看个究竟,恰好彼此撞上。有此情节,宋云寒与《明鉴兵谱》这个烫手山芋再无瓜葛,彻底断绝了后患。立下这一功,北星也算了报了宋家的恩情,从此可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至于那份半真半假的《明鉴兵谱》和北星留存埋藏的真本,在其后数十年间又相继惹出多大风波,这些却不可细数了。

    许亦涵听了宋云寒练功的进展,才知这书为何引发如此疯狂的抢夺——运转内功,可复制对手的招式以自用,承受伤害,反倒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功力,愈是受挫强行透支愈是不断破除上限。不出半年功夫,宋云寒在寄情岛中几无敌手。

    另一方面,被用来诬陷宋云寒那块玉佩,实出自宋云衣。他被江明瞳摆了一道,待明白过来,恨得咬牙切齿,此后渐渐与江家交恶。

    许亦涵和宋云寒成婚后,两家关系密切,江家渐感危机,遂与司家结盟,司家一面和各家打哈哈,一面联络中原武林门派,有意迁出寄情岛……四大家族互相制衡的稳定局势就此打破,慢慢被卷入江湖纷扰中。

    许亦涵和宋云寒再度离岛时,二人年满十八,年轻的夫妻携手仗剑江湖,快意恩仇。

    临别时许亦涵去了江明瞳坟前,默默无声许久。

    “本以为你即便看在与宋家的交情、与我……不,与原主有过的感情份上,总不至于赶尽杀绝。”许亦涵眉间清冷,“谁知你反而下手更狠。自作孽,不可活……”

    她心中还有话没说,只是反正他也听不到了。

    经过这些事,许亦涵多少看出来,在这个故事里,宋云寒是绝对的主角,他生性善良、慷慨大方,注定会有奇遇和光明的未来,更少不了贵人相助,即便不在江湖中,江湖也忘不了他。原主若是规规矩矩和宋云寒成亲,波澜壮阔又精彩纷呈的未来唾手可得,轻轻松松就可活成一个传奇。只可惜一腔深情付与渣男,甘愿退为龙套,如今想来,真真有一百分的不值。

    若不是为爱痴狂,谁会是个24K纯傻帽?

    “走罢。”宋云寒将外袍披在她身上,“涨潮了,这时扬帆正好。”

    许亦涵看着眼前这张温文柔和的脸,握紧他的手:“嗯。”

    “叮——自掌姻缘,任务完成!”

    剑三同人策花(一)救起一个毁容的军爷

    “第二十八次任务完成度100%,评价甲,获得愿力点100,总愿力点2620。任务筛选中,请稍候……”系统提示音把许亦涵带回现实,抽离上一世的记忆时,有片刻恍惚。

    系统这一次反应格外迅速:“任务获取中……任务:随心而为。进入中……”

    白光一现,许亦涵被卷入新世界,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身份:万花谷星弈弟子许亦涵,任务目标:不详。任务开始。”

    缓缓睁开眼,许亦涵轻轻蹙眉,满脑子刷新着疑问:“什么叫任务目标不详?”

    系统竟然有回答:“原主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她只想知道,如果有人经历她所经历的,遇见她所遇见的,真正地置身其中,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

    几十次任务的历练,许亦涵的思维格外敏捷:“那……我会保留自己的个性与意识?”

    “比其他任务保留得更多,我会尽可能降低原主对你的影响和限制,以便你做出相对客观的选择。”系统提示到这里就销声匿迹,好像从来也没有存在过。

    许亦涵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正在一座山林间,背着药篓,手持小锄头,站在一株药草前。

    她心中思量着系统的说辞,略有些走神,一面蹲下身子去挖那兰草,才将周围的土拨开,忽听得隐约有急促的马蹄声,再细细听去,还有马儿的嘶鸣和一声“驾”,旋即便是一声闷响,似有什么东西落地。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