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葬尘缘
    忆雪二岁那年,以一手飘逸俊秀的小篆名闻京师。

    忆雪四岁那年,以一曲用瑶琴所奏的《高山流水》,名震天下。

    忆雪六岁那年,以一首《慈父》诗,闺名传颂天下,被武帝特召进宫。也从此,让刘舜对忆雪更是百般疼惜、千般呵护、万般期翼。那一次进宫,忆雪见到了武帝的众多皇子,还有温文俊雅的太子刘据。太子刘据本是慕名前来,一见忆雪,惊为天人,竟不顾自己才十三岁,忆雪也才六岁,当即跪求武帝赐婚。其他皇子也都目光炯炯地盯着忆雪,却奈何太子身份比自己尊贵,且太子已取得先机,只得将爱慕之心,深埋于心。其中,皇子刘髆在心里暗暗发誓,若太子娶了忆雪,自己未来的妻子,风姿决不允许比忆雪差!当武帝笑着问忆雪是否愿意嫁给太子,做西汉未来的皇后时,忆雪恭敬地施礼,清脆回答:

    “我为君着绯橘衣,君为我插花笺;君为我着玄青袍,我为君奏琴瑶。忆雪只愿,当忆雪失去所有时,还有一人肯抛却所有,陪在忆雪身边。尊敬的太子殿下,您可以做到吗?”

    太子当时愣住了,他少年成熟,且自出生就被武帝封为太子,早就通宵世事,更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整个西汉王朝!而此时,忆雪明明就是让他在江山与自己之间做出选择,自己虽然爱慕忆雪,但,又怎能辜负父皇母后从小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呢?太子看向武帝,发现武帝正盯着他看,太子心里一动,立即面露愧色地道:

    “本殿下惭愧,儿女情长非本殿下必须,让我大汉王朝千秋万代,才是本殿下终生责任!”

    这场像是孩童间玩笑话的赐婚就此作罢,至于其它皇子接二连三的示爱,忆雪只恭敬地一笑了之。

    回到王府后,忆雪将自己进宫境遇一五一十地告知刘舜,并从此让刘舜在外绝口不提自己名字,而自己,也从此潜心读书,不曾轻易出府。渐渐的,随着王府诸人刻意淡化忆雪在外的印象,更兼时间流逝,更多优秀的闺阁儿女争相崭露头角,众人也就渐渐淡忘了曾经有那么一个风华绝代、才倾天下的女童存在。

    蝶仙,是献王府最小的郡主了。她出世时,圆滚滚的身子,大大的眼睛,挺巧的鼻子,可爱极了。连洗她尿布的小丫鬟都笑说,“蝶仙郡主太招人疼了,这便便看着像鸡蛋黄似的,还有一股奶香味,一点都不臭!”

    只是蝶仙出世三日后,给她喂奶的奶妈颜嬷嬷,发现她的左脸上有一颗豆大的红色,颜嬷嬷以为是丫鬟给蝶仙洗脸时不小心搓红的,没太在意。可是十天后,颜嬷嬷发现那红色长大了些,怎么洗也洗不掉。颜嬷嬷大惊,告知袖袖,偷偷请来大夫诊治后才知道,蝶仙脸颊上的那块红色,竟是胎痣!袖袖大惊,胎痣在当时视为不祥之物,她断不能让外人知晓蝶仙的这块胎痣!袖袖买通了大夫,从此将蝶仙单独禁在一个院内,每天喝药搽药,想把胎痣消掉。可一晃一年过去了,蝶仙的胎痣已有拇指甲大小,像一块障碍物一般,趴在蝶仙本清丽非常的左脸上。刘舜在袖袖无数次阻隔自己去见小女儿后,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当他看着蝶仙委屈的流着泪,摸着蝶仙脸颊上与肌肤融为一体的红色胎痣时,他重重叹了一声气,嘱咐袖袖好生照看蝶仙,大步离去。从此,刘舜极少来探望蝶仙,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培养这个天下最优秀的女儿忆雪和被袖袖宠溺的有些顽劣的清平身上。

    蝶仙在袖袖的督导下,读书异常用功。每天天不亮,她就会点亮灯烛,临窗而读。蝶仙按照大夫的嘱咐,每天天刚亮后半个时辰,就会身穿劲装,在王府花园内练习慢跑锻炼身体。碟仙很要强,她不希望因为自己,让袖袖被王府的人瞧不起。蝶仙每天都会努力练琴,练棋,练书法、练作画。蝶仙涉猎群书,她想让自己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颗值得人尊敬的内心。蝶仙练琴练得戴指套都磨破了手皮,练棋练的脑袋经常作疼,依然虚心向老师请教,练书法与作画练得胳膊常年酸痛,依然没有丝毫懈怠。好在,蝶仙虽然不是天资聪颖,却也颇有作画的天赋,她画中的景物,常被府中丫鬟误以为真。蝶仙的老师和忆雪的老师是同一人,他曾在刘舜面前感叹:

    “王爷,您有两个最值得老朽敬佩的女儿啊!蝶仙郡主虽然没有忆雪郡主的天赋,却应了那一句“勤能补拙”,日后,定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清平,由于他是献王府唯一的子嗣,刘舜对他的诗词和武术教育格外严厉。而袖袖,却心疼儿子诗书学习与骑马射箭、摔跤比剑等武术训练的辛苦,时常护着儿子。清平与京城那些王子和权贵子弟一起练习武术时,时常会被人暗地里嘲笑是庶子出身,是舞女的贱种。他的自尊心从小就受到了折辱,再加上刘舜对他的严格,极少给予他渴望的父爱,而袖袖又总是溺爱着他,导致他开始点点放纵自己,渐渐的,也养成了一些纨绔子弟的性情。

    王府三姐弟,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

    同时,浣如亲生的儿子楼小梅也已平安长大,成为卫青手下最得力的一员大将。楼小梅当年顺着溪水飘流到一处贫穷的山村,被一对已近中年,却没有子女的楼姓夫妇好心收养。因为楼小梅飘到楼姓妻子洗衣的溪边时,附近的梅林忽然万花飘落,落满了楼小梅的周身,所以楼姓夫妇给这名捡来的儿子,取名楼小梅。楼小梅名字很女性化,外形更是俊逸,可他性格阳光,酷爱武术,转眼间,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力扛千斤的阳刚少年。

    楼小梅是在十岁那年,被路过山村的卫青收为徒弟,带回军营,亲自传授武术和练兵之道。一晃,楼小梅已二十岁了,十年间,他攻城无数,退敌无数,在匈奴和周边侵略西汉的少数民族口中,已成了天神的代名词。每次交战,敌兵只要闻听楼小梅的名字,就会闻风丧胆,抱头鼠串。然而,楼小梅不忘恩师再造之恩,他将无数的功劳,推给了卫青,自己拒不接受。卫青时常当着众将士的面,抚须感叹:

    “老夫这一身,最得意的事有两件,一是征战沙场几十年,二是老了,还能收到小梅这样让老夫引以为傲的徒弟!”

    这一次,卫青因年迈,在出征时身体忽然不适,便照常令楼小梅为大将军打头阵。楼小梅不负恩师期望,以一身万夫难挡的武艺,大败敌军。当汉军将剩余的五万敌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时,敌军副帅拒绝投降,宁愿战死。追随楼小梅的汉军副将箫贝见敌军不肯弃械投降,便欲下令放箭射杀,被楼小梅阻止了。

    “本将军从不杀无用之人!今日,且放尔等回去!尔等若是不愿回去,便自刎于此!”

    敌军中顿时议论纷纷,敌军副帅孤疑地问道:

    “你当真肯放我们回去?”

    楼小梅仰头轻笑,一拍马腹,疾驰而去。风中,隐约听到他在说:

    “蝼蚁尚且惜命,若非对敌沙场,本将军不愿多杀无辜!”

    敌军副帅怔怔望着楼小梅远去扬起的马蹄清尘,大笑几声,将手中的大刀猛地掷地,转身对追随自己的将士们悲怆喊道:

    “主帅只求自己保命,让我们来送死!我们不畏死,可死也要死的有价值!我们有家人,要是我们的家人知道我们是自刎而死,是汉军放回去的败兵,我们还有何颜面再战沙场?诸位,本副帅敬佩楼将军为人,愿誓死追随!你们,愿意随本副帅留下的便站到本副帅后面,想回去的,就头也不回地回吧!”

    敌军中有一大半站到了副帅身后,其余的,都丢了兵器,向自己多年未归的家走去。

    这一战后,匈奴与边境诸国元气大伤,不敢来犯。武帝也派人八百里加急传旨,让卫青回京领功。

    回到京师,卫青将自己患病,楼小梅代己征战的原委,一一向武帝禀明,并力荐楼小梅接任自己兵马大元帅一职。

    就在武帝开心地哈哈大笑,大赞楼小梅英勇无匹,欲授予他敌军口中“天神大元帅”称号时,楼小梅却拒绝了。

    “禀陛下,小梅用军之策,源于恩师多年教导!只有恩师,才配的上“天神大元帅”的赐封。且,小梅的爹娘希望小梅能一生追随恩师,任何职位和头衔俸禄都不得越过恩师。所以,还请陛下收回圣命。”

    这一场退让功勋的争执,以武帝册封楼小梅为镇国大将军而结束。武帝下旨,三日后,全国庆功,庆祝卫青和楼大将军凯旋归来!武帝更下特旨,所有三品以上官员,须携带妻女入朝,为卫青大元帅和楼大将军庆贺!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