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就让它在小屋里呆着吧,”夏瑶摆摆手,把它手里那根蘸了蜂蜜的竹笋拿了过来,“去室外场地的门打开着就行,它什么时候想去了就让它自己去。”

    赵国华愣了一下,说:“可是园长不是说今天给它们办了见面会,要是游客们见不到它……”

    夏瑶:“不碍事,见面会有一整天呢,景竹想什么时候出去都行。就算不出去,景松不是还在外面呢嘛。”

    经过前几天的接触,夏瑶觉得大家对景竹的描述很确切,它确实是那种有自己想法的熊,稍微逆它的意就会很生气。

    夏瑶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人不喜欢被勉强,熊猫也有拒绝的权力。

    把它们关在动物园的一亩三分地已经是失去自由了,总得多给它们一点选择意愿的权力吧?

    不想见人就在屋里呆着嘛,同为社恐,夏瑶很能理解它。

    “好了,大家快去忙吧,不用在这守着了。”

    夏瑶招呼大家离开,尽量替它阻挡着众人的目光。

    “好了好了,都散了,散了吧。”

    “小王,过来帮我把这个抬出去。”

    ……

    离开前,夏瑶从布袋里拿出了一个窝窝头放在景竹的碗里,一边在上面浇着从山里带来的蜂蜜,一边温声呢喃道:“乖,饿就吃,困了就睡,无聊了就玩会玩具。来了新家,想干嘛就干嘛,只要别把屋子给拆了,没人会强迫你的。”

    景竹直勾勾盯着夏瑶,脸上的愤怒消散了不少,抬起手摸一下耳朵,它似乎听懂了夏瑶说得话,安安静静地趴在了地上。

    这个“后妈”人好像还不错?

    除了景竹,其他熊猫都来到了各自的室外场地。

    景松的场地里到处都挂着红,中间的假山上还有一条“欢迎景松加入山市动物园”的横幅。

    “哇!景松胖乎乎的好可爱哎!”

    “新熊猫怎么感觉还是比木槿小?”

    “哪里小?景松有七岁了,已经是大男熊了。”

    “看这里看这里?呜呜呜,它竟然听得懂我说话!”

    ……

    今天来参观的游客不少,它们都很喜欢景松。

    景松也不怕生,十分坦然地听着大家对它的夸奖,看它的小表情似乎还有些得意。

    景松似乎很喜欢自己的新家,一来到这里就开始到处做标记。溜达了好一会后,景松有些饿了,受过训练的它知道要去小铁门向饲养员讨要食物。

    饲养员通过专门的投喂通道,往里面放了好几根竹子。

    景松闻了闻竹子,象征性地咬了两口后就丢掉了一边。

    “吃嘛,不饿咩?”围栏外,和游客们站在一起的赵庆华指了指那些竹子,“这竹子嫩得很,你先吃些垫垫嘛。”

    电视台和报社那边的记者都还没到,给它们准备的竹笋蛋糕还在后面放着。

    昨天大家都商量好了,在它们吃竹笋蛋糕的时候,让记者多拍几张照片用来宣传。

    所以在记者来之前,还不能喂它们吃竹笋,万一它们事先吃饱了到时候不吃,场面岂不是很尴尬?

    左右记者们差不多快到了,先吃点竹子垫垫,不会饿坏肚子的。

    “昂!呜……汪!汪汪!”

    气冲冲地从铁门跑过来,景松慢慢站起身,站在深坑旁边开始跟赵庆华“讲道理”。

    “再等一会哈,等人来了,笋笋随便吃!”

    “汪汪!呜……嗷!”

    “现在吃你还得自己剥,等一会吃,那都是别人给你剥好的。”

    “昂!昂……呜,嗷嗷!”

    “不许骂人,小小年纪,嘴巴啷个这么脏啊?”

    “汪!汪汪!呼呼,汪!”

    一人一熊、一高一低,他们吵架的样子真是太有节目效果了!在旁边围观的人止不住在发笑,还以为这是动物园特地安排的喜剧节目。

    气死熊啦!!!

    眼看怎么骂都没有竹笋吃,景松气得直打转,抬起爪子重重地拍了一下身下的草坪。可惜草坪太软,这一巴掌下去一点声音都没有,反而让人看着更可爱了。

    景松正气得准备把这院子给拆了呢,忽然,一颗新鲜带有土渣的竹笋从天而降,从人群的头上飞过,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后,落进了景松的院子。

    景松:???

    来自老天爷的恩赐?

    刚捡起来,另外一颗竹笋也跟着落在了它旁边。

    顺着那条抛物线看过去,众人看到了一个正在做着标准投标枪姿势的人,她身上同样穿着饲养员的蓝色制服,胸前的小方牌上刻着两个字:夏瑶。

    “咳咳,现在就喂笋吗?”赵庆华和景松对骂的时间有点长,嗓子都干了,“现在万一吃饱了,等记者们来了拍啥?”

    夏瑶擦去了粘在竹笋上的土,风轻云淡道:“拍不着就不拍嘛,又不是非得拍到它们吃竹笋的照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出了周凯那档子事后,夏瑶对记者们就没什么好印象。

    与其让熊猫们迁就记者,她还是宁愿让记者来迁就熊猫。

    想摆拍还不趁早来?

    这个点原本就是熊猫吃饭的时间,景松想吃竹笋才不是它的错,为什么要先吃竹子垫肚子?

    吃,就吃,还得吃大个儿的!

    捧着心爱的竹笋,景松吃得那叫一个快活!

    “哇!它吃得好开心啊!”

    “你看你看,它在笑哎!”

    坐在地上面对着围栏外的观众,它的营业状态直接拉满。咀嚼竹笋时享受地眯缝着眼睛,酷似暴躁校霸在操场上投了个完美的三分球后,一脸得意地等待一众迷妹们的夸奖。

    三个竹笋景松没一会就吃完了,怕它吃腻,夏瑶还给它扔了两个小苹果开胃。

    吃完后,景松这才回到铁门前,把饲养员投喂的竹子捡起来塞进嘴里。

    硬菜吃完再吃主食,这顿饭巴适得板~

    早上八点多的太阳正好,原本呆在小房间里的景竹也摇头晃脑地走了出来。

    抬头瞧一眼围栏外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它似乎习惯了两脚兽们为自己疯狂的欢呼。

    慵懒地打了个哈欠后,它默默爬到了树上,找了个光线好的地方爬了下来,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几个竹笋下肚,再加上几个小苹果和竹子,没一会,景松也吃饱喝足了。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它的眼神逐渐迷离,在游客面前坐了一会后也爬到树上睡起了大觉。

    “来了来了,电视台的记者们来了!”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这么一声,顺着声音看去,大家这才看到有人拿着话筒走了过来,旁边有人扛着摄像机、有人提溜着线,阵仗很是浩大。

    “今天是重省动物园景松、景竹正式入驻我市动物园的日子。大家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看看它们惹人喜爱的脸庞吧!顺便看看,园方为它们准备了哪些惊喜~”

    走到围栏外,那位女主持人脸上的笑容倏地僵了一下。

    另外三个场地的熊猫们正玩的欢呢,这边挂着欢迎横幅的场地却出奇得安静,草坪上空空如也,只有一地吃过的竹笋皮。

    循着那鼾声调整摄像机的角度,总算是拍到了树上那花白的背影:

    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翘着腿,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脸。看兄弟俩那懒洋洋的酣睡样子,要不是身上披着一身毛,还以为是动物园叫了两只猪来客串呢。

    看到景松抬起小尾巴,一颗硕大的“青团”从树上掉下来时,女主持人的脸都黑了。

    不是说有吃蛋糕,还有互动等一系列的环节吗?怎么跟昨天商量的过程不太一样啊?!

    中午,园长在熊舍里踱来踱去,脸上拧成的褶子比麻花还要多。

    “夏瑶,我的祖宗哎!你知道今天这个采访的机会多难得不?”看看熊舍里的熊猫们,园长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我知道你也是为它们好,但是……能不能提前跟我说一下?”

    动物园上一次电视不容易,为了翻新熊猫馆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就指着这次好好宣传一番,给动物园多带来一点人气。

    报社、电视台、广播中心……难得能在一天内凑齐三方的媒体来采访,结果呢?

    景松景竹的合影变成了饲养员们的合影;欢迎蛋糕成了木槿和奇迹它们的点心;还有说好的单独出镜,也变成了两个看不清脸的大屁股。

    亏,真是太亏了!

    哪怕园长不想怪夏瑶,也只能怪她。

    “这个怎么商量嘛,牛不喝水也不能强按头啊?”夏瑶解释道。

    园长:“按头估计还能喝两口,你要是不按,它以后再想喝水都没得了。”

    见园长的脸都红了,夏瑶连忙给他倒了一杯水,安慰他说:“您放心,景松景竹来之后游客肯定会只多不少,游客们就爱看的是熊猫们的天性,你要是强迫它们这样那样,游客反而会不爱看。”

    身为老师、家长,夏瑶是倡导“因材施教”的。

    开朗的熊猫,就像木槿那样的,随便让它在游客面前耍宝也不碍事;内向的熊猫,像景竹这样的,她还是觉得不应该强求,就让它在场地安静地独自美丽就好。

    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它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别拆家。

    听到夏瑶和园长发生了争执,奇迹和木槿蹲在了门前,战战兢兢地看着他们俩,呼吸都不敢太大声,而街溜子杏来倒还挺开心,一直“嗯嗯嗯”地哼着拱火,生怕他们吵不起来。

    园长知道自己说不过她,于是开始向周围寻找援军:“老夏,你怎么看?”

    “我?”

    人群里的夏有才愣了一下,撇撇嘴后选择无脑站夏瑶,“我觉得夏瑶说得对。那谁不说了吗?景松景竹脾气本来就不好,你硬要它俩出来露脸,万一咬你一口呢?”

    虽然现在不管是城里的父母还是乡下的父母,都讲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可他依然觉得夏瑶没做错。

    可能在别人眼里,她这样的溺爱会把孩子们惯坏,可它们原本就是熊猫啊,再坏能坏到哪呢?

    园长恨铁不成钢地戳了他一眼后,又把话头交给了兄弟俩的亲奶爸:“庆华、国华,你们在重省动物园也是这样照顾它们的吗?不管什么时间,饿了就给吃的,不想出去营业就不放它们出去?”

    “啊……”

    赵庆华和赵国华对视了一眼,吞吞吐吐道:“这倒不是……我们一直是按照动物园的规定做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