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大集,镇上的行人并不算多,大多数都是有目的而来。</p>

    苏月穿过街心拐进福禄东街,便看到一家铺子门口摆放着一个形似谷仓的木雕,门头高悬,上书“刘记米铺”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苏月看懂了,和前世的文字很像。</p>

    铺子里这会儿没有人,只有一个十五六岁的伙计坐在门口,见到苏月,连忙站起身来,热情地招呼道:“客人买点什么?咱们家什么粮食都有。”</p>

    苏月走进米铺,问道:“有米吗?”</p>

    “有有,要精米还是糙米?”伙计连忙回应。</p>

    “都什么价钱?”</p>

    “精米一百二十文一石,糙米八十文一石。”</p>

    苏月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觉得物价确实有些偏高。</p>

    “小哥,这米价是不是有点贵了?”苏月试探性地问道。</p>

    那伙计并不生气,垂着手笑着解释:“嫂子,朝廷这两年一直在打仗,粮食消耗得很快。咱们这里还算好的,听说有些地方精米都卖到一百八十文一石了。要是这仗还打不完,估计米价还得继续上涨。咱们家已经是镇上最便宜的了。”</p>

    苏月觉得伙计说得也有道理,便又问道:“有没有白面?”</p>

    “有的,在这里。”伙计说着,便打开了另一个粮食袋子,“白面稍微便宜一点,一百文一石。”</p>

    苏月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p>

    这么算下来,四百多文钱还真买不了多少粮食。</p>

    但饭总得吃啊,苏月稍微计划了一下,便买了一石精米、一石糙米,又买了一石白面。</p>

    好在有空间在,倒也不怕拿不动。</p>

    这么一来,苏月手上就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七文钱了。</p>

    钱真是不经花啊。</p>

    苏月把买好的东西放进背篓里,上面搭着一件破旧的衣服。</p>

    她觉得这家店铺的伙计服务态度很好,便让他推荐一家杂货铺子。</p>

    “嫂子你去福禄西街的那家吧,那家东西也全,价格也公道。”伙计热心地说道。</p>

    苏月谢过伙计,出了门,趁人不注意,将米面放进了空间,然后向西而去。</p>

    西街明显比东街热闹多了,路边摆摊比较多,人也很多。</p>

    大都是附近村民卖自家的产出,自家种的菜、养的鸡鸭等,还有一些是自己家的一些手工制品,草鞋,竹筐什么的。</p>

    苏月穿过两旁的小摊位,很快就看到了一家杂货铺子——“刘记杂货铺”。</p>

    她明白了,这应该和粮铺是一家老板。</p>

    店里有两个客人在挑选商品,只有一个伙计在忙碌,苏月见伙计正忙,便自己先看了看。</p>

    这家杂货铺子的东西种类确实挺多,苏月甚至看到了香包、手帕、玉坠子等小物件。</p>

    那边伙计忙完,急忙过来招呼:“客人想买点什么?”</p>

    “你们和刘记粮铺是一家的吗?”苏月好奇地问道。</p>

    “是的,我们都属刘记的商铺。您是从那边过来的吗?”</p>

    难怪服务风格这么像,伙计也都很尽心,这刘记的老板看来很会做生意。</p>

    “是的,在那边买过粮食,伙计推荐我来这边的。”</p>

    “嫂子,您来对了,常来镇上的人都知道我们刘记的东西全,价格公道。”伙计自豪地说道。</p>

    “食盐怎么卖?”苏月问道。</p>

    “食盐二十文一斤。”伙计答道。</p>

    苏月闻言,不禁皱了皱眉。</p>

    这一斤食盐都能买两斤精米了!</p>

    想想家里见底的盐罐子,她肉疼地掏钱买了两斤食盐。</p>

    看到旁边有一篓子生姜,苏月想了想,没敢买多,只挑了两块。</p>

    这东西一般家里备着是熬姜汤用的,很少用来当佐料,自己家也得备着些。</p>

    苏月又问了白糖的价格,要五十文一斤,便果断放弃了。</p>

    最后只给两个孩子买了十文钱的麦芽糖。</p>

    手里还有不到一百文钱,苏月准备去扯一块布,给两个孩子做件新衣服。</p>

    他们的衣服已经又小又破了,买成衣她是不想了,准备回家自己比着做。</p>

    前世苏月偶尔少女心泛滥时,也曾给娃娃缝过衣服,也算是动过针线的人。</p>

    再说原主也是会做衣服的,这个应该难不倒她。</p>

    从杂货铺子出来时,已经将近中午了。</p>

    苏月早上只喝了一碗菜粥,此刻肚子饿得咕咕直叫。</p>

    她看到路边有一家臊子面的摊位,露天放置着两张桌子,有两三个人一桌正吃得津津有味。</p>

    她走到摊位前,问道:“老板,一碗面多少钱?”</p>

    摊位是夫妻两人在忙活,男的负责抻面煮面,女的则负责端饭、收碗、洗刷。</p>

    “八文一碗,妹子来一碗?”老板娘热情地招呼道。</p>

    苏月看着很普通的面,闻起来却十分香浓,也许是饿极了的缘故,看啥吃的都觉得香。</p>

    想想牛车回家的时间,好像还得有一大会儿,没挨过饿的苏月觉得自己撑不到回家。</p>

    “来一碗!”她没有犹豫太久,便做出了决定。</p>

    钱没了可以再挣嘛,毕竟钱不是省出来的,人要是饿坏了可就亏大了。</p>

    不是有句话说嘛,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人却越穷!</p>

    “好嘞,妹子先坐,马上好。”</p>

    很快,一碗热腾腾的面就做好了。</p>

    太烫,苏月又要了一个空碗,慢慢分着吃。</p>

    隔壁的三个人边吃边聊天。</p>

    “听说朝廷又要征兵了,你们家里有准备吗?”</p>

    “又征?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家可就剩我一个能上的了。”</p>

    “这仗都打三年了,也快打完了吧?”</p>

    “谁知道呢,不是说云王已经被围困好几月了。”</p>

    “我听说,”一人压低了声音,另外两人急忙凑过去:“我听说这两天不光几个王爷在打,还有外族的事呢,西边的毛子也没安分过……”</p>

    苏月用了全副心神才勉强听清楚,看来大熙真是内忧外患啊,难怪又要征兵。就是不知道那毛子和几位王爷有没有关系。</p>

    唉,苦的都是百姓!</p>

    “原是这样吗?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好好的,造什么反,搞得外族趁虚而入,百姓日子却是越来越难。”</p>

    “走走走,别说了,小心被人听去了。”</p>

    苏月正竖着耳朵听呢,三人却起身离开了。</p>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