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月残痕

第五十六章 建设成果(六)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云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云南地区不仅非常适宜稻米、茶、丝、甘蔗等作物的种植,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清末民初以来,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封建势力进行勾结,疯狂地掠夺和压榨云南人民,云南的经济一直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云南农村除城市附近有一定的商品经济外,大多数地方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耕作技术基本上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特别在边疆一些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刀耕火种和游牧(耕)式的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粮食种植,资源开发程度低。1927年,云南的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3%;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3万公顷中,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只有4。17万公顷。

    胡明华主政云南后,就大力倡导农学,劝办实业,积极鼓励民间对农林牧畜等行业进行投资。农业局向全省发出一系列行文,鼓励各地官员在本地大力倡导农林茶蚕桑药、畜牧等业。这几年来,胡明华共投入近千万大洋用于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集约化、工业化的生产路子。实行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方针,首先稳定和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然后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发展水稻、玉米、小麦、茶树、烟草、甘蔗、蚕桑、橡胶、中药、牛、猪、羊及禽类的种植和养殖。

    1927年,云南省耕地面积仅206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11%左右,粮食产量358万吨,每公顷面积产1738公斤,按人口平均有粮食246公斤。由于云南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近几年一直加大对农业的发展的资金投入,由于云南政府实施兴修水利、低价甚至免费向农民提供农具、兴办化肥厂及减租减息等有助农业发展的措施,到1931年全省耕地面积已达257万公顷,每公顷面积产2491公斤,粮食产量631万吨,人口平均有粮食367公斤。不仅满足滇省百姓的温饱,百姓家的粮食有了富余,也使得胡明华在云南的地位更加稳固。

    早在明朝后期,滇西蒙自一带就有人晾晒吸食“兰花烟”。但云南人普遍接受香烟却在20世纪初。英美机制香烟进入云南后,以全新吸味、精美的制作和包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很短时间内,外来香烟完全占据了省内市场。为改变这一状况,振兴地方实业,省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筹划自己的烟草工业。1910年,昆明李松茂等5人合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机器生产卷烟的尝试。1922年,墨江人庾恩锡筹资15万元,从上海购进设备,聘请了外省技师,招募了百余名工人,创建了云南烟草工业的第一家企业。他们以本省晾晒烟叶为原料,生产机制卷烟,日产包括着名的“重九”牌在内的香烟30万支。由于本地晾晒烟叶烟质不佳,所制香烟品质不高,该公司产品很难与洋烟竞争。公司苦心经营,勉强维持数年,终因质量和资金等问题于1928年停产,胡明华得知后,将这家公司收购后与明华公司下属的烟草公司合并改组为南华烟草公司。

    胡明华还支持引种国外优质烤烟烟种及栽培技术,在通海、玉溪等地进行进行试种、驯化。经过比较试验,确定以金圆作为推广品种。为推广烟草种植,胡明华在各推广县成立了烟草推广所,负责此项工作。专门举办烤烟技术人员培训班,进行人员培训,然后以这些人为骨干,对农民进行宣传和指导。政府免费提供烟种,并按种植面积和烤房数获得无息贷款。到1931年,全省直接接受培训的烟农已在二千人以上,做到了“凡从事种植美种烟叶者,均具有栽培和熏烤技术”。在此期间,又先后兴办了云南纸烟厂和云南烟叶复烤厂,加上原来的烟草推广所,合并成立烟草生产事业总管理处,将烤烟的生产、售卖统一起来,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由于措施得当,烤烟种植很快在全省发展起来。

    烤烟开发的成功,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农业上,烤烟成为省内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的发展加速了云南农村农产品商品化的进程,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工业方面,到1931年,全省共有烟厂40多家,年产卷烟三万箱以上,烟草工业成为重要行业,卷烟成为云南重要的工业产品。随着烤烟在全省的普遍发展,云南成为全国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到1931年已有14个县种植烤烟,烤烟种植面积达4。47万公顷,产量达9万吨。卷烟生产也开始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云烟”、“红山茶”、“茶花”、“大重九”、“香格里拉”等名优卷烟更是蜚声海内外。不仅占领了省内市场,而且也走向了国内外市场。

    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骨干产业。云南境内热区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甘蔗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具有发展蔗糖业的良好条件。云南甘蔗具有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的优点。云南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沧桑。云南是实际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在云南茶叶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即云南大叶种,它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显毫、味浓、回甘等特点。云南茶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等。

    胡明华主政云南后,成立“省茶蔗司”,对茶、甘蔗开始扶植生产,改进技术,加强收购,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等方面。从而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云南茶叶和甘蔗的知名度,对繁荣云南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使得茶叶和蔗糖的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为云南2大经济作物。到1931年,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9万公顷,茶叶产量已超过2。1万吨,蔗种面积达3万公顷,甘蔗产量达97万吨。

    云南橡胶产业也有了相当规模,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在橡胶种植中,明华公司的科技人员创造出一套适合云南特点抗寒高产综合技术,使得全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前世,有报道西双版纳亩产橡胶量乃全国之最,西双版纳干胶亩产量超过100公斤,而其他地方则在50公斤左右)。从1927年开始,胡明华先后派5千余人前往西双版纳,建立起5个大型橡胶种植基地,由云南省政府牵头,在西双版纳建立一个橡胶加工基地。目前,云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8万公顷,产量3万吨,居全国第一。

    桐油是中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是中国着名的特产,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而云南昭通、曲靖为中国最大的桐树分布区,到1931年,胡明华在昭通、曲靖建立了两个桐油加工基地,从事桐油的加工生产。

    为鼓励云南农业的发展,对于有意组建农业经营实体的当地绅商,政府不仅可以免费提供籽种,还可由政府作担保向富滇银行获得免息贷款。同时,明华公司也向化肥领域进军,此举不仅提高了云南的农业水平,增加粮食产量;而且化肥也是制造炸药的廉价原料,这对于云南的军工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水利电力方面。在归国水利专家冯白桢学者的主持下,沧澜江、金沙江水利枢纽工程分别于1930年6月、1931年四月正式完成第一期工程,都装备了三台机组发电,各项配套水利设施也基本完成,加上在攀枝花、曲靖、玉溪等地已建成的几座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当期发电量已经解决了当前具备用电地区的所有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