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月残痕

第五十五章 建设成果(五)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中医”称谓,始于清末民初。.其时将外来的教育称为西学,将自己的则称为国学;将外来的医学称为西医,将自己的医学称为国医,后来亦称中医。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中国大败,全国震惊。作为近代中国革命和思想策源地的广东,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的失败乃败于落后的政治体制和封建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知识分子研究发现,在医学领域,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举措是彻底废弃了以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的医学体系,而改行西方医学。于是向日本学习,废除中医的运动开始作为富国强民的政治主张浮出水面。为了向日本学习,知识青年掀起了一股极盛的赴日留风潮。在早期赴日留学的人潮中,就有资产阶级革命家、推翻满清王朝的中国第一总统孙中山先生,而他学习的就是日本的西医;也有“弃医从文”的讽刺小说家、杂文大家鲁迅先生,后者更是对自己先后所学领域中的“中医”、“国学”斥之不已。

    事实上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西药小,而且做成中成药之后,具有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优点。虽然中药各个偏方中,每味药有用的成分并不多,而且中药的有用成分在熬制过程中损失较多,但制成的中成药后,疗效就更好了。

    中医之术乃是国粹,西洋玩意儿固然好,但是自家的传家宝也不能丢。想起后世中国中医受到西医的排挤,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现在胡明华觉得既然有能力为中医发扬做些努力。为发扬国粹,明华制药公司十分注重引入中医药的研究和生产。

    对于中医没有太多研究的胡明华,首先想到的中药就是大名鼎鼎的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云南着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后世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而成名于世、蜚声海外。1929年,明华制药公司与曲焕章合作,曲焕章以药方入股,明华制药公司进行产业化生产销售。

    为防止药方泄露,明华制药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采购药材全由曲焕章负责,草药只用甲乙丙丁标记,而不列名字,生产时对工人进行严格审查等等。现在明华制药公司生产的云南白药已经被国外抢购的供不应求。

    另外,明华制药公司从青蒿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痢疾的青蒿素制成的新中成药--泄立停,及新的抗感染药 ——磺胺也都已经通过临床试验,不久就会生产销售。目前,明华制药公司已经研发生产出近几十个品种的中西药。

    在医疗设施建设方面,到1931年,云南省及攀枝花地区共建成13家大中型医院,特别是昆明的明华医院已经完成了第三期扩建计划,目前拥有病床数432张,各类医生与护士人员达到239人。在科技工作者与全省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已经进行了一次天花疫苗注射。

    为了迅速传达政令、新闻,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胡明华入主五华山后就把创设广播电台一事被提上议事日程。

    1927年12月8日,在民国云南省府委员会议上,胡明华提出筹设本省播音机的议案。会议通过了“令电政管理局长萧扬勋从速筹划架设广播电台”的决定。

    全社会积极支持这一决定。《民生报》发表言论:“广播电台对于吾滇交通不便、民智低落之地尤为急需。所谓提高民智、宣传党义、教授学理,引导社会正当娱乐。其对不识字之民众亦得同受实惠,又不荒废正业,其功甚伟……。”

    经调查,昆明全市有收音机者计14家,除五华山省府、胡明华宅、商务厅、电政管理局长萧扬勋宅、耀龙电灯公司邮政总局、逸乐影戏院外,都是铁路、海关、天主教堂的英国、法国人所有,其中滇越铁路云南府车站还附设有小广播电台台。14部收音机都用“真空管收检电波”,从每天黄昏开始,可以收到日本、马尼拉、曼谷、加尔各答、西贡等国外电台的广播。南京国民党中央台虽然能收到,但声音反而不如国外清晰。

    胡明华创设广播电台的意图,最初在于迅速传达政令、新闻,因此,在电台正式成立前即由各县选送专业人才来省,进入广播电台局开办的收音员训练班短期培训,结业后在省里领取收音机,回县成立收音台,开始从事传递信息的工作。

    除此之外,考虑道路途遥远,西方很多咨询传达到中国费时费力,破费周折,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的最新动态,胡明华在昆明建立一个大功率电波接受站,以接受西方各大电台每日发布信息,广播信息,从而加强西南地区与全国之间联系。

    如此建立起华联社中华联合通讯社简称华联社,在攀枝花、大理、曲靖、蒙自、昭通、玉溪、保山设立7个分站,以收集发放信息。

    当这种信息收集、发布后,胡明华决定建立起广播电台,生产收音机。1928年10月份, 胡明华花了50万大洋从美国引进机器设备,在昆明,建立了一座发射功率为6000瓦的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开播,主要以新闻与技术为主。

    每天早中晚,各有30分钟广播节目,以宣传报纸上所报道的国际、国家新闻、以及云南省的重大事项。

    对38军各团以上、云南县以上单位,由政府采购,免费发送一部收音机。

    由于这几年又是修铁路、修公路,兴修水利、大办工厂什么的,胡明华的资金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为了应对资金上的压力。

    胡明华不得不对昆明、攀枝花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采用高价原则,精装版每台定价达到与超过40个大洋以上,简装版定价每台28个大洋。

    收音机在1901年就在俄罗斯发明,第一个收音机发明人马可尼结合赫尔兹(hertz)的线圈天线、洛治(lodge)的调谐器及接收器、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lsa)的火花器,就在1901年生产了第一台收音机,并且申请了专利。

    但是该收音机质量非常差,接收效果也非常差,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随后又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在民国11年,也就是公元1922年的冬天,美国新闻记者奥斯邦与旅日华人曾先生,以华人资本借美商名义在尚海广东路大来洋行屋顶建立一座50瓦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并成立中国无线电公司销售接收机。

    这个无线电台在1923年1月23日晚8时正式开播,这一个新鲜的事务立刻轰动尚海,由此,收音机和民用无线电广播电台便在中国落户了下来。

    到1928年,距离收音机和无线电广播电台落户中国已经过去5年之久了,在这期间无论收音机还是广播电台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仅是上海地区的收音机数量便高达数万台,按照历史上再过两年便会超过十万台,但是,由于国内动荡的局势,这一新生事物并没能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开来,仅是少数几座大型都市尤其是尚海一带的专利品。

    为了推广收音机使用,在这年,胡明华以奖励方式,滇省各地区专员以上官员,团以上军官,以及优秀企业家,都免费赠送一台,以作为辛勤工作的奖励。

    在他们带动下,使用收音机成为一种时髦,一些达官贵人,一些财主地主,纷纷购买了这一洋货。

    鉴于现阶段,收音机的价格对于普通民众还是不小的数目,胡明华令广电局特别在该局护国路营业处、文庙民众教育馆、近日楼设置了扩音器,不少昆明市民首次听到了广播。

    更为重要的,就是加强收音机及其附属产品生产,在当时,收音机就相当于现在的电脑或者其他,可以说是高科技的产物,在进入昆明后,胡明华一直在加强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底子太薄,到1930年2月,在昆明、攀枝花才建成完整的收音机、及其配件厂生产基地。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