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发现自己一想说话,喉咙就痒痒的,刚刚喝药的苦味还留在舌根,索性点头当作允许。.

    晓月出去,床舱里安静了下来,因为动弹不得,徐琼只好看着窗外的晨色从远处一点一点亮起来,然后发现自己手里一直攥着一件衣衫。

    她将这件上好纱衣摊开来细看,这明显不是她的衣裳,是男装,一思及此就想把那衫子丢开,但是衣料轻逸柔软,瞬间擦过她的鼻端,她的手凝住了。

    衣衫上似有还无的味道带着她曾经熟悉无比的皂香,干净又温暖。

    她被熏得眼热了。

    不是梦,不是幻想,那个人昨夜真的来看过她。

    她抱着衫子,指腹自有意识地划着布料上的细致纹路。

    他来了,为什么不唤醒她?

    很简单,男女有别。

    再看看自己身上被换掉的衣服,她没有尖叫也没有害羞,而是蹙起了眉头。

    万玄是如何知道她落水的事?是狮子吗?

    她的眼神放空,出神的想了一会儿,接着温吞吞将衫子折了起来。

    是的,她,想起来她是谁了。

    打从有记忆开始,她的玩具就是窑土,她住在莺歌,家里世代开着窑厂,从曾祖父那一辈到父亲手上,窑厂几回更迭,衰败爬起又掉进谷底,从来没有谁想过要改行换路走。

    等她懂事之后,知道要看别人的眼光脸色,渐渐开始觉得,所谓的“坚持”说起来很美,现实却步步逼人。

    自己的家境并不怎样。.

    窑厂和店面都是向人租来的,她很少享受过“我的家庭真可爱,整洁美满又安康”的气氛,她的那个家总是摆得满满当当的,艺术花瓶、仿古花瓶、茶壶、家庭器皿、装饰品,以及满坑满谷工业用的精密陶瓷,每逢假日,他们住的那条街就会挤满不胜其数的游客。

    而她就必须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顾着店铺,哪里都去不了的她从小学到高中都没能参加过一次毕业旅行。

    她是家中独女,上头还有个哥哥,却从小就被告诫要继承家业,因为她有天分。

    她才不要,她受够了这种没有半点私人生活的家业,继承家业不是男人的事吗?跟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好不好。

    于是,她高中毕业就用自己苦苦存来的钱游学去了,在许多国家中流浪,不再回台湾。

    命运真是奇怪的一枝笔,因缘际会,她进了英国艺术学院。

    因为半工半读,她的学位修得有点久,拿到艺术和设计学位文凭时,她已经二十四岁,拿了指导教授的介绍书,辗转去了丹麦皇家学院进修陶瓷艺术。

    绕了一大圈走来走去,她根本没想过要往艺术这条路上走,偏偏每个教导她的教授都说她有这方面的天分。

    宿命真是个教人又气又恨的东西。

    她慢慢信了命运。

    二十九岁,她到哥本哈根的皇家瓷器制造厂实习,这个制造厂的瓷器都是御用餐饮用具,她在那里一待就是十个年头,结婚生子一样不落,四十岁那年接任皇家瓷厂艺术总监一职,她开发出丹麦釉画,这种新式的釉下彩瓷器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赢得殊荣,奠定她在瓷器界不坠的声誉。.

    没想到,先是她先生得了癌症去世,她因为远赴他国开会,没来得及见上他最后一面;唯一的儿子在她五十岁那年出了车祸,论及婚嫁的女友和他一起走了,她也没能见上最最心爱的儿子一面。

    她亲手将丈夫和儿子的骨灰都撒在海上。

    直到那时候,她才发觉自己一直以来追逐的那些东西都是空的。

    父母早已离世,兄长和她也断绝联络。

    她年幼时,不能体谅父母的劬劳,结果,自己最终还是走上和他们一样的道路。

    成就再高又如何?那些闪亮得令人迷醉的奢华宴会,多少人的吹捧虚荣与营谋计算都比不上她身体的疲倦,她期望着当自己精神力乏回家时,有盏灯火等着她的温暖。

    原以为世界是以她为中心在运转的她,揭开真相之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轻忽爱情、轻忽家人所给予的、理直气壮享受别人给予的虚伪女人。

    她错得何其离谱。

    当她孤单过完一生,在最后弥留时,她曾经想过,如果能重来,她想过一遍不一样的人生。

    她要珍惜身边人。

    第十三章公主府邀宴(1)

    一行人抵达京城时,已经是初冬。

    这时的北方,天气已经冷得滴水成冰,枝丫萧索,街道上行人却步。

    徐府为了要迎接外放多年的三房,慎重其事地将整座府邸打扫得干净异常,简直可以直追年节的大张旗鼓了。

    京城的官员勋贵多不胜数,徐府在众多官员里,说白了就是敬陪末座的人家,一来徐府根基浅,没有百年基业衬托,二来家族虽不乏入仕子弟,但是大放异彩者少,这些年也就出了个徐明知的参政和徐明远的佥都御史,当然了,徐明珠回京之后,哥哥们和他的正三品官位之相差可就不止一个档次了。

    徐家老太爷自然不会计较这个,能光耀门楣,哪个有出息都是他徐家的好子孙。

    见到久违的家门,徐明珠不是没有激动,尤其看见外头满满的都是迎接他的仆役,站在正中的家人还有徐府的门匾,游子回家的心这下才有了真实感。

    正房大院里的屋子里,几把太师椅上都坐着人,其中一把坐着的是富贵逼人的老夫人,林氏,她体貌偏瘦、样貌威严,长长的法令纹,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的梳成圆髻,髻上密密麻麻地簪着金玉头饰,十指挂满的是各样的宝石戒指。

    另外一边坐的是徐老太爷,他穿着墨绿锦缎袍子,圆脸短眉,发福的身材将布料撑得有些绷,发上戴着圆头长簪,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十分气派。

    离老夫人下方不远坐着两个中年妇女,年纪大的那个,衣领下露出一串珍珠颈炼,一个个奶白色的珠子有大拇指那么大;一个年纪稍微小些,比老夫人的穿戴简单一些,但也差不离,只是有些俗了,戴的是赤金链子。

    老太爷下方也坐着两个中年男人,是徐府大爷和二爷。

    徐明珠叩见父母,徐琼和徐芳心也分别向祖父和祖母磕了头,徐琼得到一整套的和暗挂件和羊脂玉镯,这礼可重了。

    徐芳心的礼是一套银头面,她气得一回到大房安氏为她准备的院子,便直接把祖母、大伯母、二伯母给的见面礼扔在榻上。

    祖母和伯母们的心也是歪的,该死的嫡庶有别。

    荼蘼乂安慰又劝解,只得到主子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徐老太爷见儿子和孙女风尘仆仆,也不留他们叙话,直说让他们父女好好下去安顿歇息,有话留着晚上接风宴时再说。

    不可谓安氏对三房不尽心,端凝院本来就是三房的院子,东西两跨院,有耳房、有正房,中间还有草木葱笼的花园,加上下人的后罩房,处处布置得华丽奢侈、应有尽有,徐明珠这一路劳心又劳力,让人侍候着便歇下了。

    徐琼的院子也是布置成大家闺秀的闺房,琴房棋室书架绣绷,一样不差,帐幔四角挂着香囊,她看过一遍后,心想自己压根就不是走这种路线的啊。

    不过总归是大伯母的心意,往后有的是时间,再慢慢改成自己想住的样子就好了。

    这一路又是船又是马车颠簸,虽说她的身体底子不算太差,但在落水后,想要一下恢复到之前健康的元气饱满,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京里的冬天已经让她怀念起温暖的江南,所以她把房里的安置都交给几个丫头,让春娥帮她卸下头钗装饰,埋头便呼呼大睡。

    这一睡就睡到晚膳时分,要是春娥没有唤她,她可能会错过宴会。

    接风宴上,她见到大房的二子三女,男子是鸿字辈,女子就不讲究了。

    老大徐鸿锦已经二十,娶妻生有一子;老二徐鸿渐,十七岁,也已娶妻,还无所出;三个女儿皆是庶女,一个已经出嫁,两个还待字闺中。

    二房徐明远有三子一女,徐鸿骎与徐鸿国是双生子,老三徐鸿子十二岁,庶子,独生女徐芝,八岁。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