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及新技术引用,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 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

    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

    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亿美元。

    在一战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

    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

    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股市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地铁中,人们纷纷指责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以致人们在乘车途中无法炒股。在波士顿的一家工厂,所有的车间都安放有大黑板,并有专人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德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高音喇叭收听电台的消息,实时了解行情。当乘客乘坐出租车时,司机会和乘客热情地讨论股票行情,就连宾馆门口擦皮鞋的小童也会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在这一段时间里,美国的股市一向是牛气冲天,就算偶会有小幅的下挫但也会很快再次涨上去,几年之前很多优良股票的价格翻了数倍,那时的杠杆率极高,保证金比例仅为10%,也就是说,他们投入1美元,就可以购入10美元的股票,资格审查之类的东西更是完全没有。股市的疯狂自然令投资者趋之若鹜,入市股民的数量迅速蹿升到了近300万,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将钱放到股市远要比放在银行划算,这便是当时美国人的普遍想法,投入股市哪怕是你选错了股票也能保证捞上一大笔钱,而放入银行除了那点相对来说微不足道的利息以外什么也得不到,而且银行拿着储户们的钱去炒股也是公开的秘密,既然存了钱进银行最终也是炒股,那么为什么不自己炒?干嘛平白便宜了那些银行家?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於钢铁、木材、采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馀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在股票方面,在期货方面,在房地产方面,美国以至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

    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1929年9月初,一位统计学家预言美国将出现空前规模的大萧条,道·琼斯指数即下跌了约10点;随后,胡佛总统声称美国经济从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再次大规模攀升。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经济萧条的征兆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

    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大利亚,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